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抗日烽火中流动学校.docVIP

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抗日烽火中流动学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抗日烽火中流动学校

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抗日烽火中流动学校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下辖“三师一校”。八路军总部所辖的三个师(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已是尽人皆知了,然而,它所属的一所学校――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却鲜为人知。这所学校除担负保卫八路军总部安全,积极投入抗战任务外,主要任务是为八路军培养、输送干部。笔者先后走访了30多位当年在该校工作、学习过的老同志,获得了大量在档案馆查不到的珍贵资料。      庆阳建校云阳誓师      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是中央军委为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组建的。中央军委决定,校、处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从驻甘肃庆阳的教导师(原是红大第三科,西安事变后进驻庆阳,改为教导师)选调。中央军委任命韦国清为校长,陈明为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后由张正光接替)。在调配领导班子的同时,又抽调了一批教员。军事总教是王泮清,政治总教是张平凯。军、政教员有:陶汉章、赖光勋(兼)、严光、欧阳平、郑文卿、谢振华、冷新华、王央公、杜平斋、刘浩天、曾日生等。不久,即组建起5个学员队。   9月初,韦国清、陈明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几百人,从甘肃庆阳开到陕西三原,正式宣布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成立。彭德怀副总指挥和左权副参谋长非常关心随营学校。彭德怀曾到随营学校讲形势,左权曾到随营学校做思想工作。   9月3日,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来到云阳镇参加八路军总部北上抗日誓师大会。大会在一个大操场隆重举行。入场式开始后,随营学校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队列整齐、威武雄壮,精神饱满,歌声嘹亮,军号声、口号声震荡了整个村镇。         东渡黄河北上抗日      9月4日,八路军总部率领机关和特务团冒着蒙蒙细雨,由陕西泾阳县云阳镇出发,东进北上。6日,韦国清、陈明带领随营学校的浩荡队伍,从三原出发,沿总部行进的路线,在秦川大地上疾进。当时,正值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队伍从田头地边的大路上经过时,农民不约而同地前来热烈欢送。   9月中旬,全校师生来到韩城芝川镇,准备在此渡黄河。一一五师、一二0师以及八路军总部都已从这里渡过了黄河。   全校师生员工很快来到晋南重镇侯马,在这里登上了北上的火车。经榆次、太原,火车一直开到阎锡山的老家――五台县河边村。师生们在这里住了两三天。   随营学校是一支组织严密、装备齐全且有战斗力的队伍。由于河边村已接近前线,韦国清、陈明又及时地作了一次动员,讲了行军防空和宿营警戒等注意事项,要求大家做好战斗准备。过后,队伍离开河边,徒步急行军向八路军总部驻地五台县南茹村靠拢。   9月下旬,师生们到达晋北前线,进驻离八路军总部不远的苏子坡村。这时,国民党南逃的溃兵络绎不绝地从村子穿过。他们闯进老百姓的家里拿东西、强奸妇女。见此情形,师生们出面干涉,制止抢劫、奸淫的行为,勒令他们把抢来的东西立即送还老百姓。这一举动很快在各村传开了。附近的村庄纷纷邀请师生们进驻。   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欢迎,广大师生趁机在当地做起了思想宣传工作。他们向当地群众宣传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道理,使群众逐渐懂得:只要组织起来,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最终是会取得胜利的。   遇到国民党南逃的溃兵,师生们也对他们进行爱国爱民教育。对那些不愿作亡国奴的士兵进行安慰和鼓励,要他们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学员们用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歼敌1000多人的事实,说得他们口服心服,渐渐消除了他们的恐日心理。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革命知识青年陆续奔向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经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处长彭雪枫介绍,近50名北平、天津、东北的大中学生,来到了总部随营学校学习。经校领导研究,决定把他们编到学员第四队。这样,学员四队就成了随营学校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队。   在此期间,八路军总部收到一封来自国民党方面的信,希望八路军能够为抗日军民提供一本关于游击战术方面的军事理论书。总部将这一任务下达给校长韦国清,韦国清又把任务交给了军事教员陶汉章。经过3个月的努力,陶汉章编出了一本17万字的游击战教科书《游击战术纲要》。该书出版后对抗日游击战争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跟随总部转战晋南      1937年10月22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八路军总部开始撤离南茹村、东茹村。随营学校也要离开苏子坡跟随总部转移。   八路军总部兵分三路从五台县开始转移。第一路,由朱德、任弼时带领总部机关,穿越正太路,于10月27日进至太行山区和顺县马坊镇。第二路,由彭德怀率领指挥所,经忻口、太原前线于11月也到达马坊镇,同朱德会合。第三路,由邓小平率领政治部机关和随营学校,经过盂县,穿过同蒲路,渡过汾河,进入吕梁山下的汾阳、孝义一带,开展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