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金库辅设问题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作金库辅设问题探究

合作金库辅设问题探究   摘 要:1930代中期至1940年代,国民政府试图以建立合作金库的方式构建独立的合作金融系统,以摒除农村合作金融复杂混乱的状态,但最终并没有达到目的,独立的合作金融系统最终没有建立起来,其背后则蕴藏着国家、社会、市场间的多重复杂矛盾。   关键词:合作金库;合作金融制度;辅设      An Inquiry into 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a Cooperative Treasury   GONG Guan   (Department of Econom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From mid 1930’s to 1940’s,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ttempted to construct an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financial system by establishing a cooperative treasury, so as to eliminate the chaotic condition of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However, they failed in the attempt, and the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financial system was never established. Behind it lay multiple complex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nation, society, and market.   Key words:cooperative treasury; cooperative financial system; 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1930代中期至1940年代,国民政府试图以政府、国家行局提供辅导和帮助的方式建立合作金库,以构建独立的合作金融系统,尽管独立的合作金融系统最终没有建立起来,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目前,学术界对合作金库的研究很少,据笔者所见仅有少量论著,主要探讨的问题有合作金库的资金来源结构,与合作金库相关的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等。①①主要有:付红:《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版;魏本权:《试论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制度变迁与创新》,《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刘纪荣、魏本权:《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论略》,《聊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李顺毅:《资金来源结构与合作金库的发展》,《民国档案》2010年第2期。总的来说,研究还很初步,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涉及,已有的研究深度也不够,如对制度变迁的考察就比较粗糙。有鉴于此,笔者拟对合作金库的建立方式,即合作金库的辅设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推动对合作金库乃至对合作金融制度研究的深入。    一、银行农村放款的缺陷与建立独立合作金融系统的诉求合作金融制度发源于19世纪中期欧洲的英、德等国??民国初年经欧洲、日本传入中国。 1919年薛仙舟创办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是合作金融制度引入中国之始,但它仅限于城市。1923年,华洋义赈会在办理北方数省农赈时,本着救灾不如防灾之意旨,倡导组设农村信用合作社,并向合作社放款,合作金融制度开始进入中国农村。华洋义赈会以一慈善团体,在中国农村推行合作,因受自身资力的限制,难以成为合作在农村得以发展的强大后盾,但其指导组建合作社并向合作社提供资金的方式,深得国民政府、社会及金融界的认同,成为合作及合作金融在中国尤其是农村推广的最主要模式。    20世纪30年代前期,在国民政府积极倡导农村合作运动、金融界及社会各界“资金归农”呼声的双重推动下,形成了一股商业银行向农村放款的热潮。开商业银行资金流入农村之先河者,当推1931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华洋义赈会的合作贷款。为应付日益扩大的农村放款业务,1933年初,该行总行设立农业合作贷款部,在南京、郑州、长沙三分行设立农业合作贷款分部以加强农贷组织,直接向合作社发放贷款。继上海银行之后,中国银行(1932年)、金城银行(1933年)、交通银行(1934年)也相继举办了农村贷款。1934年,各银行为有计划办理农业贷款起见,由交通、金城、浙江兴业、上海及四省农民银行等五银行与棉业统制委员会陕西棉产改进所订立合同,办理陕西省棉业贷款。1935年初,四行储蓄会、中南、大陆、国华、新华等五行先后参加,于是扩大组织,成立中华农业合作贷款银团,统筹办理。除商业银行外,办理农村放款的还有江苏农民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县农民银行,以及浙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