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广昌“孟戏”文化阐释
江西广昌“孟戏”文化阐释
孟姜女故事以传说、戏曲、歌谣、诗文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广为流传,而其流传形式也因地而异、因时而变。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这一民间戏曲与当地宗族的祭祀活动及传统仪式习俗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黏合,体现了诞生于北方的孟姜女故事以民间戏曲的形式在这一特定区域内流传和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传说的灵验故事,透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外来的“孟戏”成为本族正统的族戏,这便是这一文化文本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民间戏曲;“孟戏”;民间信仰;宗族祭祀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1)11-0240-06
张芳霖(1963―),女,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江西社会经济与文化史;吴承游(1982―),男,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史。(江西南昌 330031)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广昌‘孟戏’的文化阐释”(项目编号:08LS08)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我国最流行的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故事源远流长、众说纷纭,而其流传的形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变。最初对其进行研究的当首推顾颉刚,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把目光转向人民大众的下层文化,将民间资料和国故典章一视同仁地当作研究对象,孟姜女故事研究就是他在这方面最显著的成就之一。继他之后,又有诸如钟敬文、魏建功、刘半农、路工及饭仓照平(日本)、李福清(前苏联)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加入该研究行列,并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果实。①近年来,不同地区的学者也就此做了大量研究,形成孟姜女故事文本的流变。
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也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文本的民间戏曲,即赤溪曾家“孟戏”和大路背刘家“孟戏”,至今已延续了四五百年的历史。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广昌“孟戏”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的优秀研究成果,以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流沙和毛礼镁的研究为代表??②本文拟通过分析“孟戏”的源起、剧情内容及演出风格,透过层层叠加的民间宗族信仰,剥离黏附的传说,对广昌“孟戏”进行文化阐释。
一、曾、刘两家“孟戏”的源起与传说
关于广昌县甘竹镇赤溪曾家和大路背刘家“孟戏”的源起,目前尚无学者查找到原始确切的文献资料记载,而只是在民间流行着一些传说。
姚瑞琪在《广昌县志》中记载: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甘竹镇舍上村曾子(紫)华素性孝友。其母双目失明,子华嘘寒问暖,端茶捧饭,久而不倦。某年春,战乱至,情势险恶,子华背母逃避深山,忽有三员神将自天而降,退乱兵。子华正待拜谢救命之恩,三员神将化作旋风,不知去向,但闻锣鼓之声发自山谷。子华循声四找,竟在一个山崖后面发现二只斗大木箱装满《孟戏》戏本及二十四只大小面具,其中有三只大面具正像杀退追兵的三员神将。他呼喊群众认领,但四周空寂无人。子华将木箱搬出,母亲用手一摸,顿使瞎眼重光。此时,子华认为是神灵相助,这二十四个面具就是《孟戏》中扮演的角色,三元大将即蒙恬、王翦、白起,赐《孟戏》戏箱乃是要他依此演出,以传后世。子华回家,与族人筹建戏班,按戏本和面具分角色排练。从此,赤溪、舍上、黄泥排三地曾姓每年新春时节必演《孟戏》,藉以酬神祭祖,祈年求雨。[1](《杂记#8226;奇闻趣事#8226;〈孟戏〉的传说》。P1035-1036)
从县志记载来看,至少从明初开始(有认为是明永乐年间,有认为是明正统年间),曾氏就已开始唱孟戏,同时三元将军被曾氏家族奉为家神,每年正月十二曾氏族人开锣唱戏,借以酬神祭祖,为曾氏家族纳祥祈福。
曾紫华的长子曾圣洙(名以清)在世时,举家由舍溪(舍上)迁入赤溪居住,其后人修建了曾以清公祠,并于其侧修建戏台。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戏台时,将族人曾孔?撰写的关于曾紫华偶拾戏箱、三元将军显灵保佑村民诸事镌刻于木匾上。如今曾以清祠堂和戏台虽已不复存在,但祠堂原址早被列为县文物保护遗产。木匾在“文化大革命”时也遗失,但庆幸的是匾文被抄留在族人中。明初曾紫华所拾得的两只戏箱,虽历经了五六百年的沧桑,现在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赤溪村一曾姓家中。其匾文内容与县志记载大致相同,可作例证。③
相传大路背刘家“孟戏”开演于明万历年间(1572―1620)。虽然《广昌县志》所载刘家“孟戏”创建时间与传说存在出入,但基本情节还是一致的。
弘治间(1488―1505)新春某夜,赤溪村曾姓裔孙照例上演《孟戏》。当地大路背村农户刘金铎④携孙儿过河看戏,戏演完,小孙仍眷恋戏情,不愿回家。金铎只好以“明年我们自己也来作戏”一语哄孙儿。冬季去,新春到,但金铎却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入夜,梦神人以“君无戏言”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2099.1-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VIP
-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中职生劳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pptx
- 人工智能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pdf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高一入学数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黑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面向系统内部及社会招聘1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医院医德医风考评公示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及考评实施细则.docx
- 晶体工程资料.pdf VIP
- 成都川师锦华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第六章晶体工程.ppt VIP
- ASUS华硕ROG SWIFT PG65UQ中文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