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洞穴奇案中国司法解读
洞穴奇案中国司法解读
【内容摘要】世界著名法学学者富勒教授的在《哈佛法律评论》所发表的名篇洞穴奇案,引发了全世界的无数学人研习者的思考。而对于中国司法语境下应如何解决,却仍是不解之谜。但寻求对于发生在中国的“洞穴奇案”的司法解决途径,仍是我们的任务。极端条件下当事人不仅面临着生存与为人的两难择决,而且过后还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法律与社会的“审判”。在分析两个中国的类似案件后,对于此类案件给出我们自己的中国司法解读。
【关 键 词】洞穴奇案 中国困境 司法解读
哈佛大学法学院著名法学学者富勒教授于《哈佛法律评论》所发表名篇的洞穴奇案引发了很多思考,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2]洞穴奇案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纽卡斯国,五月上旬,五名探险成员进入联邦中央高原的石灰岩洞探险,当他们深入山洞进行探险时,突然出现了山崩,巨大的岩石挡住了他们唯一的出口。一只救援队火速前往现场进行救援,而营救工作的难度超出了事先的预计,在营救过程中的一次山崩,更是夺取了十名营救人员的生命,与此同时,山洞内因为缺乏各种供给,五位探险者很可能在出口打通前饿死。这个时候威特莫尔代表五位探险者用无线设备向医生询问,若吃掉其中一人,可否使大家存活。医生犹豫后不情愿的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威特莫尔又问,通过掷骰子的方式决定谁被吃掉是否可行,医生、政府官员、牧师均不愿答复。救援成功后,人们获知,威特莫尔已被同伴吃掉。从生还者的证词获悉,是威特莫尔首先建议用掷骰子的方式并提供了随身携带的一副骰子。但在投掷骰子前,威特莫尔撤回了其同意。此时其他人指责他出尔反尔,坚持继续掷骰子。轮到威特莫尔时,一名被告替他投掷,并要求其对是否认同投掷的公平性表态,威特莫尔未表示异议。而根据投骰子的结果,最后威特莫尔被同伴吃掉。[3]
一、奇案的司法困境
基于上述案件事实,在富勒教授笔下的五位法官,提供了不同的阐释与裁判方法。学者们对这五种判决亦存在着多元化的解读,或称为绝对主义,结果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分野,或将法官处理案件的立场与态度分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4]又如有学者将其划分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摇摆主义阵营,各种说法不一而足。[5]
在富勒教授之后,学者对洞穴奇案的裁判结局还在争相续写。1980年,达玛窦(Anthony D’Amato)将德沃金的权力理论运用于洞穴一案,载于《斯坦福法律评论》。埃里奇教授于1993年为洞穴奇案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其组织了七位法官修正了富勒教授原来五位白人男性法官的裁决。[6]继《洞穴奇案》发表半个世纪后,《哈佛法律评论》邀请六位学者写作了六篇法官意见。[7]而萨伯于五十年后,根据法学理论研究的变迁,又虚构了当年洞穴中还存在与四位被告共谋犯罪的第六人,并针对第六人是否应该被判有罪续写了九份法官意见。[8]
之所以该案件引起学界持续不断的关注,历史总在重述,历史也从未走远。早在公元1201年,埃及就因为发生了大规模的饥饿,而出现了蚕食婴儿的情况。[9]而后又先后出现了救生艇一案(Regina v. Dudley Stephens lifeboat),[10]连体婴儿一案(conjoined twins case)[10]英国船舶遇难案[9]与纳粹大屠杀案件(The Nazi Holocaust Case)[11]等。学者们多讨论该类案件在国外遇到的司法情形,然而国内也偶有相似案件发生,基于法律传统、文化历史的渊源大相径庭,我国法官在面对此种案件时,又将如何裁判员,仍是一种困境。
二、奇案非奇:中国洞穴之案
曾有这样一些真实的案例,根据新华社报道,5月1日20时30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接到天津市公安局转来的报警电话,来自天津大学的13名前往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探险的学生在沙漠深处被困,处境非常危险,其中一人处在昏迷状态,而他们的食物和水,只能维持到第二天的中午。3日清晨5时50分,在警方超乎寻常的反应下,被困在沙漠腹地的13名大学生被营救出库布其沙漠。
凤凰网也报道过类似极端条件下的险境。非法小煤窑突发矿难,两兄弟被埋井下。但由于成本考虑,第二天救援即终止。两兄弟知道已无逃出升天的可能性,五天六夜132小时二人仅吃煤喝尿维持生命。最终,二人破土而出,逃离死亡之井。试想若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与骇人听闻的洞穴奇案如出一撤的吃人事件,中国法官将如何加以审理判决?
三、困境背后的深层法律缘由
(一)法律的稳定性
为了维护法律的稳定性与尊严及社会的存在,法律不能被任意解释或随时因个案而改变。对其中可能牵涉到的道德评价,无法轻易迁移到法律本身。因为对立法机关而言,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离,而对司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较为相对独立。而且疑难案件也有其特定的道德价值,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