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的修复与保护
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的修复与保护
张 平
内容提要:本文综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敦煌遗书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对不同历史时期修复与保护工作所采取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比较。讲述了敦煌遗书修复原则的产生与装具设计过程。
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敦煌遗书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一万六千余号敦煌遗书,约占全世界敦煌遗书存量的四分之一。《敦煌遗书》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赵城金藏》并称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四大镇库之宝。
敦煌遗书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科技、艺术、医药等各个门类。有中文、古龟兹文、梵文、古叙利亚文、古回鹘文等众多语言的文字资料。文献书写年代从公元4世纪到10世纪。各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原料的纸张,为我们研究中国造纸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采用不同装帧方法装订的敦煌遗书,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书籍初期装帧形式的演变过程。因此,敦煌遗书堪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保护好这份珍贵的祖国文化遗产并使其能够长久流传下去,是我们古籍修复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敦煌遗书现状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6000余号敦煌遗书中有相当数量的卷子存在破损现象。破损较严重卷子的纸张已经老化一触即碎,到了完全不能展开阅读的地步。有的卷子曾被泥土、油(古人使用的灯油或蜡油)、水浸泡,,变得脆硬,糟朽。每展阅一次,常常掉下来碎渣、碎片。
三、敦煌遗书修复
由于敦煌遗书自身的文献价值,从古到今敦煌遗书的修复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果按照时间和修复方法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⑴1900年以前修复的敦煌遗书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最早的敦煌遗书成书于四世纪。阅览过程中的磨损与保存条件的不佳,使书籍的损坏在所难免。由于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古籍修复技术人员,修复工作自然就落在了一些僧人的肩上。在国家图书馆藏新0329号中就留有著名的三界寺僧人道真写下的修复工作日记:
長興五年歲次甲午(934)六月十五日,弟子三界寺比丘道真,乃見當寺藏内經論部祑不全,遂乃啓顙虔誠,誓發弘願,謹於諸家函藏,尋訪古懷經文,收入寺中,修補頭尾,流傳於世,光飾玄門,萬代千秋,永充供養。
1900年以前修复的敦煌遗书在修复材料和修复技法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这一时期修复所选用的修复材料比較单一,只有纸张。采用的补纸有两种:一种是抄写经书时剩余的素纸。另外一种是被废弃了的文书书叶。昃97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卷残破断裂,在卷子的背面有四块补丁。且四块补丁相互重叠,四补丁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全部是敦煌遗书写经素纸。具体尺寸如下:1#补纸长48cm,宽24.8cm。厚0.28mm,有帘纹。2#补纸长28.2cm,宽25.5cm,厚0.12mm。无帘纹,有栏线。3#补纸长13.5cm,宽14.8cm.厚0.12mm.有帘纹,有栏线。4#补纸长30.5cm,厚0.12mm。有帘纹。此卷修补用粘合剂采用的是淀粉类浆糊。(淀粉类浆糊只是敦煌粘合剂中的一种,另有一种为棕黄色,粘度很高不易揭开。其成分有待分析)。通过观察补丁的粘补位置笔者发现:四块补丁是分四次粘补上去的。第一块补丁,也就是最下面的一块的面积最小,后面三块的面积依次变大。前后四次修复所采用的修复技法相同。均是用刀或剪将补纸裁剪成长方形进行粘补。前三张的纸张厚度相同,第四张纸的厚度比前三张厚了一倍多。由此可以想见古人的修复理念,即修复破损了的经卷要选用与经卷纸张相同的纸张作为补纸。且补纸的厚度不得低于经卷的纸张厚度。粘补面积要大大超过破损面积。从昃97的破损处我们看到补丁粘补的地方并没有出现缺损,只是有横向的断裂口子,裂口处两边的字迹完全可以缀合。在这种情况下,补纸的宽度竞达14.8cm。从这块补纸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只有补纸有足够的强度和宽度才能避免卷子的再次折断,粘接面积越宽越牢固。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补丁过厚,使用的粘合剂过稠(补纸厚度决定粘合剂的浓度),使补纸与写经纸的结合边缘形成了台阶,而敦煌遗书是卷轴装必须卷起存放,用厚纸修补的经卷虽然暂时不会折断,但由于修补过的地方纸张厚度已比未修补的地方增加了一倍,经数次收卷补丁的横向台阶处便出现新的断裂。于是便粘贴第二第三第四块补丁,补纸的厚度也随之增加。以至形成纸板很难卷收。
古人修复的敦煌遗书虽然在修复技法上不够成熟,但其所体现出的修复理念是值得称道的.最值得肯定的是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对原件不做任何改动。
⑵1900年——1990年修复的敦煌遗书
据《敦煌石室经卷总目》记载:1910年由藏经洞移交京师图书馆的较为完整的敦煌遗书共计8679号(有一号多卷的情况)。1922年编纂的《敦煌劫余录》实施一款一号,共编成8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