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教程中文专业的研究生课程-.doc

  1. 1、本文档共1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教程中文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中国文化史教程 北大中文 第一章 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人群的初步凝聚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这一悠久的历程的重大结果,就是中国文化基本规模的形成。其具体表现是,中国人自具特色的生活理想、社会观念及思想法则等等已经生成,并已形成相当稳定的观念体系,对后代施以深刻影响。在每一次中国发展和突破中,人们总都能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就像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一样,先秦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中国文化一开始是多元发生的,绝不是“三皇五帝到如今”一脉相传天。耳十世纪的考古发掘表明,中国文化的发生是多元化的。这些文化各有特色,相互之间虽有影响,各具特色、独立发展是基本的倾向。 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前此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农业。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大达五六千年之久。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及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前仰韶文化时期(距今10000—7000年)、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龙山文化时期(距今5000—4000年)。 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境内的考古文化遗址,贯穿在上述几个大时代,大体有如下六大系列:第一系,发生在黄河中游地区,范围包括今陕西、甘肃、山西,河南西部这一带,是老官台文化到仰韶文化一系。这一系中至今发现时间最早的是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老官台文化时期,农业已相当发达,人们已经知道养狗、养猪。石器是磨制石器,粮食脱壳用的是石杵。老官台文化,发生在仰韶文化之前,一般认为仰韶文化由老官台文化发展而来。 1.1仰韶文化因遗址最早发现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发现于今陕西境内的半坡遗址,房子是圆锥形,顶部是平的。房屋是用几根木柱支起来的,屋子的底部低于地面,属于半地窖式的。有火塘,还有土床,铺垫了比较厚的草泥。让人惊奇的首先是房屋的木柱,粗的直径达45厘米。那时候没有金属器,先民是如何砍伐这些粗大的木头呢?另一让人不解的是房屋使的板材,最长的保守估计也有2米,木板的宽度10-15厘米,厚度1.5-2厘米。古人如何将木料制成这样的板材,考古学家们不能回答。还有在此发现的席子一类编制物,其花纹与今天竹苇编制物花纹一样。在半坡遗址还发现了黄铜的残片,引起学者极大的兴趣。这时的陶器制造也相当发达,发现的器物中有一种打水的双耳陶罐,器物的主体部分是圆形,底部则是锥形,打水时陶罐一到水面就自动倒下,水灌满后,便自动下沉并竖起来。体现出的设计思路十分绝妙! 稍后于半坡遗址的是庙底沟类型。这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明显进步,半坡时代人们还只知道砍倒烧光,到庙底沟类型期,就进入锄耕农业阶段了。彩陶制作,也达到了高峰,绘画和制作的结合很完美。在一件陶缸的侧面,人们发现了一幅表现力很强的图画,考古学家称之为“鹳鱼石斧图”。画上是一只鸟,瞪着眼睛,长长嘴上叼了一条鱼,旁边竖立着一件大石斧,斧柄面有花纹。画面看上去有点阴森可怖。专家分析,绘画象征了权力和杀伐。鸟的图象非常大,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被叼在嘴上的鱼毫无反抗能力。斧子在中国古代象征权力。“鹳鱼石斧图”反映的内容,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不那么原始了。另一引人注意的是仰韶文化女性的打扮。庙底沟遗址发现的一件彩陶盆上,画有女性形象,脖颈上戴几串大小不等的珠子,大概是玉制的;脸是圆圆的,两只线条很细的眼睛;用发簪盘着头,发簪应是骨制的。这是中国最早的美人图!仰韶时期人类遗址的平均寿命是20.1岁,或者21.8岁,寿命普遍很短。 到仰韶文化的后期,也就是公元前3500年以后,进入了“铜石并用”的时代。彩陶制作在这一时期有逐渐衰落之势,同时与仰韶文化区域相邻的考古文化,如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却蓬勃兴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也在这一时期,分房居住的情况出现了,表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夫一妻制度的家庭形成。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是此期重要的发现。该遗址是个宗教性建筑,堂室中有火塘,地面和灰塘和其他墙壁都用石灰抹过,地面特别光滑结实,专家戏称之为“水泥地面”。地面上还一幅相当大的宗教图画:两个人围着灰塘交叉跳舞。 1.2我们称之为第二系的考古文化,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范围包括山东、江苏北部,及河北一带,以山东半岛为中心。这一系列的文化谱系是北辛文化到后岗一期到大汶口再到龙山文化。这一系的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与仰韶文化互不相识,齐头并进,各走各的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考古显示,直到殷、商之际,龙山文化区域内的独特性才被打破,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