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於古道第二文化中心思考
商於古道第二文化中心的思考
作者:zenmax 福凸
一、商於古道第二文化中心的形成
最近,商於古道文化挖掘,出现了不少古道的文章。《商於古道文化节点论》中提出了商於古道“三个文化中心”的提法值得再论和思考。即:“古道第一个文化中心形成:
古商邑
是公元前340年卫鞅大破魏军,“封之商於十五邑,号商君”(邑治即商城)。(《史记·商君列传》)建立了第一个商於的军事、商贸经济、文化的中心。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置商县,县治商城。县以下实行乡、亭、里三级制。(《史记·秦始皇本记》、《陕西地理沿革》)。汉及汉后古道的文化中心逐步转入上洛及上洛郡。
是古道第二个文化中心形成。
古上洛(本图由李虎民提供)
“古上洛县的行政建制始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在此上洛塬设县,因居洛河之上故名。包括今区、洛南县两地。属弘农郡(治所河南灵宝),隶司隶校尉部。名上洛县。共230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县设此上洛塬(属京兆尹,治所长安。仍隶司隶校尉部。三国(公元220——265年)属曹魏之京兆郡)共240年。”
东 汉 建立上洛侯国。
“东汉初,(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约195年)上洛县改设为上洛侯国,封王遵为侯,辖地仍旧。
建武十五年(39),划上洛侯国归京兆尹辖。 三 国 正始五年(244),上洛侯国为曹魏之京兆郡辖,复称上洛县。”《商州大事记》195+24=219年
“古上洛郡的行政建制始于西晋(公元265——316年(泰始二年(266),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古上洛县,上洛县仍在此上洛塬上至北魏(公元439年)。共174年。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其上洛县为荆州和上洛郡治。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为洛州和上洛郡,上洛县仍在上洛塬上。(此时一说州城存在)共48年。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其上洛县为商州和上洛郡治。共计91年”。
古道第三个文化中心形成是
新州城原是古商州和现商洛市的文化中心(图片由王小宁先生提供)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郡,保留商州,上洛县为商州治。一说州城存在,上洛城始废,治所合一。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共124年。(该城廓保留至清代(清代《商州赋》)古城墙残段保留至现1990年前后。)”
古道的文化中心逐步转入古商州。即今商洛市所在地。”
所谓文化中心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内用于呈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建筑群体。通常围绕剧院或音乐厅修建,配备艺术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文化中心借指文化兴起和发展的发祥地时,则与文化源地同义。”此城堡确在商州襄王沟,使“三十一里有无上洛县城”的两千年话题被重新提起。
二、 陕西省文物部门所宣布的孝义古城,不仅是一座古 城而是揭示了一个文化地域的存在
因《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王陵故城在商州上洛县阳南三十一里。’其距离与陕西文物《陕西第三次文物普查丛书》陕西文物古城村遗址’郡小数千家’”那么,在西汉上洛县会有多少官员和多少人呢?答案就是无论是官吏或是百姓都是很少的。五里城池及地域足矣。
另外,汉朝不可能在一县建立两城。既然史载无建大型两城的记载,也无在孝义古城建关卡的记录,无论是史载或地下地面考古,那么,在商洛市辖区内符合西汉年间史载的城池只有陕西省第三次文物考古发布的孝义古城是唯一上洛县城。符合王国维的“两重证据法”(王国维是新兴学科甲骨文、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所著《流沙坠简序》、《殷墟书契考释序》、《宋代金文著录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均被称为划时代之作。其史学论文几乎篇篇皆有发明,后汇编成《观堂集林》20卷。他把历史文献与出土资料密切参证的治史方法——两重证据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推崇。国伟注)
据《陕西省丹凤县地名志王陵故城在上洛县南三十一里”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载:“洛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依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洛师、成周、王城、雒阳河南西部主要山脉之一熊耳山,熊耳山,《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井铭耳”,《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太平广记?续定命录》记载杨炎雍陶有《戏题》 《霁后望山中春雪》一诗中,写到:诗雍陶《戏题》商於古道第二文化中心的思考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