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折子戏启示
“折子戏”的启示
徐柏森
明代,在南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奇,取得了剧坛的统治地位。传奇就好象今天的电视剧一样,容量相当大,结构没有限制,一本戏可以长达几十出,便于展开戏剧的情节和矛盾冲突。加上传奇的音乐比较灵活,一出戏中所用的曲牌都可以有变化,又依一定的规则来组织,这就比杂剧丰富多了。而且演唱形式也在变,不象杂剧只能一人主唱,现在所有上场人员都可以唱。手段的丰富和多样,就给传奇注入新的活力。南曲在体制上的优势,此时远比北曲优胜,这是传奇取代杂剧的主要原因。
但传奇在流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它在演出体制上的诸多毛病。特别是有些作者写起戏来,毫无节制,动辄就长达四五十出,好象不这么干,就显示不出自已的才华,就得不到戏班和园子的赏识。他们把那些枯燥的情节硬塞给观众,拖拖拉拉、洋洋洒洒,实在叫人生厌。很快就被广大观众所抵制,人们见南曲唱传奇就头疼,认为还不如北曲精炼、集中。金圣叹在《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也写道:“伧近日所作传奇,例必用四十折,吾真不知其何故,不可多,不可少,必用四十折也。”不知这是金大才子在提问呢?还是在讥笑。今天的电视剧可以天天播,尽管不一定有人天天看,可还能对付下去。在明代那样的演出条件下,四五十出只好连轴转了。果不出所料,看全本的越来越少,而有选择的,看上几出折子的风气渐渐抬头。于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全本戏”和“折子戏”并行的提法,也有的把这种现象,叫做“全戏文”与“插一出”的区别。
风气一开,家班首先响应。明代兴起的众多告老官员蓄养的家班,在自己的家中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不演全本而多演折子,这也是折子戏得以发展的一个原因。在这方面文人多有记录,可资查证。到了明末“折子戏”的上演,已成剧坛盛事,全本戏几被人们所忘。清初康熙、乾隆时,唱大戏就是指唱折子戏。《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描写南京莫愁湖举行湖亭大会,把水西门、淮清桥一带,一百三十多班的旦角都叫了来,一人做一出戏。结果来了六七十人,所演有《南西厢记/请宴》、《红梨记/窥醉》、《水浒记/借茶》、《铁冠图/剌虎》,还有《思凡》等。第四十九回,秦中书请客,万中书点了《南西厢记/请宴/饯别》,施御史点了《吴天塔/五台》,高翰林点了《千金记/追信》。作者吴敬梓逝世于乾隆十九年(1754),所写当是乾隆前期或更早一些时候的世态。《红楼梦》第十一回,宁国府做寿,先唱《双官诰》,后唱凤姐点的《牡丹亭/还魂》、《长生殿/弹词》。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了《一捧雪/豪宴》、《长生殿/乞巧》、《邯郸梦/仙缘》、《牡丹亭/离魂》,后又加演了《钗钏记/相约/相骂》。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定了一班昆弋两腔都有的新戏,宝钗点了《西游记》中一出,凤姐点了《刘二当衣》、宝钗又点《虎囊弹/山门》。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夜宴,先演《西楼记/楼会》,二鼓时演《八义记/观灯》,最后是《牡丹亭/寻梦》、《北西厢记/惠明下书》。《红楼梦》中所写还有不少,都反映出这时的折子戏,当是乾隆中期的事。
到了乾隆晚期,折子戏完全代替了全本戏,成为当时演出的主要内容。加上点戏之风盛行,戏班子都有各自拿手好戏,亮出的折子戏越多越有气派,说明班子实力强,戏码多,有号召力,有社会影响。成书于乾隆六十年(1795)的《消寒新咏》,提供了折子戏演出的丰富史料。现简要摘录如下:“当时北京的庆宁、万和、金玉、庆和、庆升、庆云、乐善、松寿、金升、翠秀(以上为雅部),宣庆、余庆、广庆、九庆、集秀扬、三庆徽、四庆徽、五庆徽、双和(以上为花部)等戏班所演的折子戏有:《荆钗记/见娘/男祭》、《幽闺记/走雨/抢伞》、《琵琶记/书馆》、《牧羊记/望乡》、《不伏老/装疯》、《南西厢记/寺警/请宴/寄柬/下棋/佳期/长亭送别》、《浣纱记/姑苏水围》、《鸣凤记/吃茶/扬本》、《彩毫记/吟诗》、《紫钗记/灞桥》、《牡丹亭/学堂/离魂/拾画/叫画》、《邯郸记/扫花》、《义侠记/挑帘/裁衣》、《坠钗记/丙灵公》、《金雀记/乔酷》、《玉簪记//茶叙/探病/偷词/秋江》、《焚香记/阳告》、《钗钏记/相约/相骂》、《狮吼记/跪地》、《红梨记/亭会》、《水浒记/借茶/杀惜》、《金锁记/送女》、《蝴蝶梦/定亲》、《疗妒羹/题曲》、《翠屏山/交帐/戏叔/反诳》、《占花魁/种情/独占》、《千忠戮/打车》、《西楼记/错梦/赠马》、《衣珠记/园会/堂会》、《百花记/赠剑》、《白罗衫/详状》、《翡翠园/盗令牌/卖翠》、《渔家乐/藏舟》、《风筝误/惊丑/后亲》、《双官诰/诰圆》、《烂柯山/逼休》、《长生殿/絮阁/惊变/埋玉/弹词》、《铁冠图/比武/剌虎》、《雷峰塔/水浸/断桥》、《金瓶梅/雪夜》、《孽海记/思凡》、《三笑姻缘/假妆》、《贩马记/李桂芝查监》、《天门阵/产子》、《青冢记/出塞》、《春秋配/捡柴》、《闹沙河/思春/射雁》、《梅绛亵/闹书房》、《少华山/靠(烤)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