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
【高一美术组】
第4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
2.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本课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与“三远”表现特点;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自主学习:
1、中国宋代画家王希孟的( ),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空间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2、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 ),画面中一条道路向纵深延伸,以( )技巧描绘景物、天空和远方地平线,使观者感到自己正步入画中村庄。
3、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 )(清、石涛),画家将游历自然山水观察得来的形象融记在心,再以画家的( )和( )去整理、升华,进而使自己的审美心境通过画面中的山水形象得到抒发表现。
4、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 )的、( )的空间效果。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家和雕塑家勃鲁奈斯总结出( )的基本规律,用以帮助画家们在平面中实现对空间深度效果的如真摹仿。
6、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 )。自山前窥山后,谓之(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 )。”
7、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采用( )法,分近、中、远三景。
8、北宋范宽的( )描绘了北方山川的雄壮之美。
9、创造( )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中最主要的特点。
10、鉴赏中国山水画的两个要点:一是用心体味画家是如何在画面上( )组织山水形象的( ),从而形成意境之美的总体效果;二是鉴赏揣摩画家( )、( )、( )的艺术技巧。
四、要点讲解:
1、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比较
观察方法 表现手法 中国山水画 从各个角度“游动地”观看、欣赏
散点透视 三远法
虚实相生 外国风景画 固定一点静止地观察和描绘自然山水
焦点透视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透视,是绘画和其他造型艺术的专用术语。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视法。
正方体的透视图:
三远法:
“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居高望远”。而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的下端,用来描摹崇山峻岭再合适不过了。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
“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意思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看得到万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浓缩在画面的尺寸之间。至于视平线则多处于画作的上端,类似于现在说的“鸟瞰”。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一派群山莽莽、溪涧回转的无限风光,无疑都是拜深远法所赐。
“平远”的视平线则处在画面的中间或者是中部偏上的位置,即:“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元代倪瓒的作品多呈现出这样的视觉效果,像他的《渔庄秋霁图》,三段式构图,表现出太湖的云水朦胧,精致悠闲的小景山水。平远的优势正在于能把南方山水的钟灵神秀和雅逸平和,搬到画面上来。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常以意境美取悦于人。?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意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称为“画之灵魂”。?.对意境美的普遍关注和仲爱,使得中国画升华为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脱离了对意境美的多方面探究,中国的绘画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的或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写上.一幅画如果没有意境,就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人产生共鸣
意境是人与自然、物与人、情与景的统一。
?3、作品介绍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
《乡间村道》这幅如今已成为古典风景名画,描绘的是一条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