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粮人情怀
种粮人的情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吃饭没有保障,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既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和宗旨,也是河南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庄严承诺。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确保稳产、高产,这也是我们对省委、对国家的庄严承诺。
种粮,是一种情感
“土地是命根子”, 农民对土地最为依赖,最有感情,也最富创造力。数千年来,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与依赖可用根深蒂固来形容。他们在这块土地上面播种着五谷,收获着丰收,寄托着希望,土地被赋予了“皇地祇神”的神圣角色,受到人类的顶礼膜拜。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重耳在亡命途中虽饥肠辘辘,却对农民递给的一块泥土跪拜行礼;“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 (《周礼》),中国的皇帝每年总要设坛祭祀“皇地祇神”,祈求五谷丰登;就是分封诸侯,也是由皇帝将一块泥土用茅草包好,在分封仪式上郑重递给被封的诸侯。十八世纪,当殖民主义强迫太平洋各个岛屿上的土著人投降时,就是要求他们跪在地上,用泥土撒到头顶。许许多多的土著人,因不愿献出神圣的土地,被成批成批地杀戮。就是现在,当人们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时,也总是怀揣着一撮家乡的黄土,以防“水土不服”。
社会在阔步前进,农耕社会最终将转向工业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让土地从几十万年来的主角退位成了配角,从市场经济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核算,种粮实在不是一种“理智”行为—— 一年辛苦劳作抵不上在外一个月的打工收入。但是,当层层梯田被开垦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抽象画时,当农民汗流浃背地将小麦一捆捆背到打麦机前时,当老农们捏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时,当角角落落、沟沟壑壑的“闲地”被开垦出来长出绿绿的生命时,当在外打工的乡亲们舍弃几倍于种粮收入的工资、千里迢迢赶回家乡夏收秋种时,生于斯、长于斯、视土地为生命的农民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就是种粮人对土地的感情,像鱼儿对于水一样须臾不可分离。他们看重的是那可以滋养生命的黄土,他们在意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生命,为此,他们可以抵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毫无怨言、义无反顾地从事这不“理智”的职业。
《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报道《滑县庄稼人,全国找地种》为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作出了最好的注释:西至喀什、东达海滨,滑县4000余农户外出包地4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只有7万亩的赵营乡,农户在外包地面积就有15万亩,相当于在外地又建了两个赵营乡。在天津的包地大户、滑县农民许永彪说:庄户人爱种地,见不得撂荒。地闲了荒了,俺就给拾起来。吃点苦,受点累,算得了什么?
种粮,是一种精神
“十亩之间,桑者闲闲兮”,“昔我去者,杨柳依依”,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从《诗经》中可以看出,三千年前辽阔平坦的中原,气候温润,河网密布,龟蛇大象遍地,竹林郁郁葱葱。这片丰腴的土地孕育了农耕文明,与山野森林里的狩猎文化、贫瘠草原的游牧文化和沿海地带的海洋文化不同,农耕文明是一种善的文明,它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农耕文明诞生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农耕精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了温饱,自力更生,百折不挠。他们没有乘草长马肥之时去侵略和掠夺,也没靠武力和暴力去外域征服与压迫,而是依靠这片肥沃的土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冬种夏收,辛勤劳作。依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自己的温饱。在天灾、人祸频仍的年代,与天斗,人定胜天;与地斗,五谷丰登。硕果累累是他们最大的企盼,粮食满仓是他们最大的希望。种粮,便成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农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而今,粮食生产仍然是弱质农业,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仍然很多。耕地的减少、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难和市场风险的加剧、粮食刚性需求的增长,都对我们的吃饭问题提出了严峻考验。即使在工业文明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依靠自己力量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种粮,是一种责任
中国究竟能不能自己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会不会因为大量进口粮食而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这个世界所关注的问题,美国学者布朗先后提出了两次。这个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得掷地有声:“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绝不能依赖粮食进口,绝不能把饭碗放在别人手里。”
自力更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种好地多打粮是粮食主产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的农业是加快发展的农业,中国的田野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我国粮食已经实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VIP
- 2025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基于Javaweb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VIP
-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应急演练脚本.docx VIP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1.6.“小房子”展示会教案(2025秋版).doc VIP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重大风险隐患项描述实践指南(【2025】测评报告新增).docx VIP
- 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册教案.pdf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3年版).doc VIP
- 急性左心衰护理课件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