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3章 微连接方法及工艺89.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微连接方法及工艺89.ppt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 63 图3.36 热压块法原理 热压块法 先将弹簧压板压住引线,然后使热压块下降压住压板,通过热传导使预敷钎料熔化。经过一定时间后,热压块上升,弹簧压板仍压住引线,待钎料固化后再同热压块一起上升离开器件引线。钎焊后可用惰性气体强制冷却。 图3.37 平行间隙法示意图 图3.38 热气喷流法示意图 平行间隙法 是用平行的两根电极压住引线并通过大的电流,利用产生的焦耳热使预敷钎料加热熔化,待焊点冷却凝固后即完成连接。 热气喷流法 利用一个加热器来加热空气或氮气,使高温气体从喷嘴喷出来加热熔化钎料,待焊点冷却凝固后,即完成连接。 64 3.3 贴—插混合组装技术 3.3.1 贴-插混合组装 PCB上既有通孔插装元件,又有表面贴装元件,这就是贴-插混合组装技术。SMT需要预先将钎料置于焊盘上,然后将SMC/SMD贴在PCB焊盘表面,再加热完成钎焊。THT是将元器件的引脚插入PCB焊盘孔内,通过浸焊、波峰焊或拖焊等方式与熔融钎料接触而实现钎焊。 图3.39 印制板贴-插混合组装 65 图3.41 贴-插混合组装工艺流程 66 3.3.2 贴-插混装的通孔再流焊 图3.42 单面混装通孔再流焊工艺流程 67 3.4 手工焊接技术 3.4.1 烙铁钎焊与工具的选择 烙铁钎焊是利用电加热烙铁或火焰加热烙铁并将热能传到焊件上,使钎料熔化进行钎焊连接的方法。多用于数量少,品种多变的电子产品的生产或维修。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烙铁不断向小型化、恒温和温度可控、减少漏电和延长烙铁头寿命方向发展。 电烙铁是手工焊的主要工具,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烙铁是保证钎焊质量的前提。 68 1 .电烙铁的分类与结构 根据加热方式 直热式电烙铁 感应式电烙铁 根据电烙铁的功能 单用式电烙铁 两用式电烙铁 调温式电烙铁 恒温式电烙铁 内热式 外热式 69 图3.44 内热式电烙铁的结构 图3.45 外热式电烙铁的结构 图3.46 烙铁头的不同形状 70 31 钎焊时间和传送速度 钎焊时间是指PCB上某个焊点从开始接触波峰面的A点至离开A’ 点的时间,A与A′之间的距离则为波峰宽度。 通常焊点在波峰中的浸渍时间应控制在2s~4s,低于2s则达不到所需的润湿温度,若超过4s则易使元器件和PCB过热而损坏,同时使界面IMC层增厚而降低接头的可靠性。 图3.21 PCB通过钎料波峰的示意图 32 传送倾角 传送倾角是指PCB与钎料波峰之间形成的夹角。适当的传送倾角有助于液态钎料与印制板分离,同时减少焊点的拉尖和桥接。一般应将倾角控制在3°~8°。 图3.22 传送倾角示意图 33 浸渍深度和波峰高度 浸渍深度是指PCB浸入波峰的深度。深度过大易使钎料溢到PCB上表面,并易产生桥接现象;浸渍深度过小,易发生漏焊现象。浸渍深度可通过调节波峰高度来控制。 一般液态钎料的波峰高度可在0~10 ㎜之间调节,最适宜的波峰高度为6~8㎜。 图3.23 PCB浸渍深度示意图 34 波峰的几何形状 波峰焊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钎料波的形状,尤其是对于混合安装的电路板,钎料波的形状对于防止接插件焊缝出现毛刺和桥接,以及防止表面贴装元件焊缝的排气和钎料空缺都是非常重要的。 35 3.2 表面组装技术 3.2.1 表面组装概述 表面组装技术 ( SMT)又称表面安装技术或表面贴装技术。 从狭义上讲,SMT是将片式元器件贴装到印制板上,经过整体加热来实现电子元器件互连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SMT包含片式元器件( SMT装联对象)、表面组装工艺(SMT的软件)和表面组装设备(SMT的硬件)。 36 表面组装组件(SMA),采用SMT组装而成的电子电路模块。 图3.24 表面组装组件(SMA) 电路基板 金属化端 片式元件(SMC ) 器件(SMD ) 短引线 37 表面组装元器件(SMC/SMD),其外形为矩形片状、圆柱形或异形,其焊接端或引脚在同一平面内。 印制板不需钻孔,而直接将无引线或短引线的片式元件或器件 (SMC/SMD)贴、焊到PCB表面规定的位置上。 圆柱形固定电阻 表面组装元件(SMC) 表面组装器件(SMD) 片式电阻 38 SMT技术的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将SMC 直接焊到印制板的表面, 实现了电子表的微型化。 20世纪70年代,SMT专用焊锡膏和专用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