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pp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毛泽东:1938年10月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1923年5月,李达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 一文中提出 “中国可以应用马克思学说改造社会”的论断,同时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对于目前的政治运动,究应怎样决定,这一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上并未为中国共产党筹画”,但我们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原理,“按照目前中国国情”,既“当时产业的情况和文化的程度”,完全可以定出一个政策来。 1926年,蔡和森指出: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的武器,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有两个关键时间点: 一个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从六届六中全会的文件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在党的中央领导层开始形成了共识。 一个是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有过系统的论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表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进程 (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 代表作:1925年底《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中期:开始形成 代表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初);《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 代表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继续发展 代表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12月);《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 (5)社会主义时期:在曲折中得到发展阶段 代表作: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年2月)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看待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第一个历史功绩,是开创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他的第二个历史贡献,是开辟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毛泽东犯的两个错误,一是在政治领域把阶级斗争扩大化;一是在经济建设中争于求成或是急于跨越; 3、毛泽东的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避免两种错误倾向: 肯定一切的教条主义; 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将毛泽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本源理论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