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酵解总结4
一、微生物糖代谢的途径 微生物糖代谢的主要途径有: EMP途径(Embden-Meverhef-Parnus Pathway), HMP途径(Hexose-Mono-Phosphate Pathway), E.D途径(Entner-Doudorof Pathway), Pk途径(Phosphoketolase pathway),等四种。 关于EMP途径的讨论 EMP 途径是生物体内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的最普遍的反应过程, EMP 途径的关键酶是磷酸已糖激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许多微生物都具有EMP途径。但EMP途径往往是和HMP途径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中,以EMP途径作为唯一降解途径的微生物极少,只有在含有牛肉汁酵母膏复杂培养基上生长的同型乳酸细菌可以利用EMP作为唯一降解途径。EMP途径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为微生物代谢提供能量(即ATP),还原剂(即NADH2)及代谢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 HMP 途径的关键酶系是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和转酮——转醛酶系,其中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磷酸已糖酸的脱氢脱羧,而转酮——转醛酶系则作用于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及七碳糖的相互转化。 反应到(8)步反应为止,为不完全HMP途径。所生成的3-磷酸甘油醛经过EMP途径的后半部分,转化成丙酮酸。 (三)ED途径 也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在醛缩酶(KDPGaldolase)的作用下,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的后半部反应转化为丙酮酸。 葡萄糖 ↓+ATP 6-磷酸葡萄糖 ↓-2H 6-磷酸葡萄糖酸 ↓-H2O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 ↙ ↘ 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 总反应式为:C6H12O6+ADP+Pi+NADP+NAD→2 CH3COCOOH +ATP+ NADPH2+ NADH2 ED途径的关键酶系是6-磷酸葡萄糖脱水酶和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 ED途径是糖类的一个厌氧降解途径,它在细菌中,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分布很广,在好氧菌中分布不普遍。例如嗜糖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发酵假单胞菌(Zymomonas mobilos)以及铜绿色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asa)等中都具有ED途径。这个途径多数情况下是与HMP途径同时存在于一种微生物中,但也可以独立存在于某些细菌中。 (四)PK途径 也称磷酸解酮酶途径。在微生物降解已糖的过程中,除了EMP、HMP和E.D途径外,还有一条途径即磷酸解酮酶途径(Phosphoketolase Pathway) 该途径为少数细菌所独有。磷酸解酮酶有两种,一种是戊糖磷酸解酮酶,一种是己糖磷酸解酮酶;有些异型乳酸发酵的微生物, 肠膜明串球菌(Leuconostoc mesenteulides), 短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e), 甘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manitopoeum)等, 是通过戊糖磷酸解酮酶途径进行异型乳酸发酵的,反应途径如下: 这个途径的特点是降解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1分子ATP,相当于EMP途径的一半,另一特点是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CO2。戊糖磷酸解酮途径的关键酶系是磷酸木酮糖解酮酶,它催化5-磷酸木酮糖裂解为3-磷酸甘油醛和乙酰磷酸的反应。 葡萄糖-6-磷酸 (G-6-P) * 在EMP途径的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NADH2不能积累,必须被重新氧化为NAD后,才能保证继续不断地推动全部反应的进行。NADH2重新氧化的方式,因不同的微生物和不同的条件而异。 厌氧微生物及兼厌氧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NADH2的受氢体可以是丙酮酸,如乳酸细菌所进行的乳酸发酵,也可以是丙酮酸的降解产物——乙醛,如酵母的酒精发酵等。 好氧性微生物和在有氧条件下的兼厌氧性微生物经EMP途径产生的丙酮酸进一步通过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生成CO2,氧化过程中脱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项目七+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说课及试讲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VIP
- 小米集团2025年组织架构及各部门职责解析.docx VIP
-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广西公需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预训练大模型与生成式AI参考答案.docx VIP
- 新22G04 钢筋混凝土过梁.docx VIP
- 疖肿合并疼痛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VIP
- 居民阶梯电价作业指导手册.pdf VIP
- XXXX无线网施工方案.docx VIP
- 数字素养与技能.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