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改.doc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改

第一章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萍乡金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 2、组建单位法人概括 2.1申报单位:萍乡市湘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2.2法人代表:何志红 2.3法定地址:湘东区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大院内 2.4经营范围:工业、农业技术推广,科技中介服务,其它科技服务。 3、发展领域及发展战略和计划 3.1发展领域 本项目的发展领域主要是为工业陶瓷生产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服务,使萍乡湘东区工业陶瓷产业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 3.2发展战略 本项目实施后,力争每年成功研制3-6种工业陶瓷新产品和生产新技术,使之成为江南地区具有较强技术力量,可形成集聚效应的生产力促进中心。 3.3发展计划 本项目实施后,计划聚集50余名具有陶瓷产品方面高级职称的博士、硕士进驻,成立3-5个科研小组,为每年成功研制3-6种工业陶瓷新产品和生产新技术提供软件上的保障,同时还成立1-2个新技术推广小组,推广新技术,培训技术人才,使得新产品新技术研制成功后,能尽快的转化为生产力和成果。 4、建设内容、规模、方案和地点 4.1项目建设内容 ①新建研发中心办公用房800平方米; ②新建技术平台1000平方米; ③新建中试生产车间1200平方米; ④新建检测车间400平方米; ⑤新建信息平台及局域网管理系统100平方米; ⑥新建学术研讨培训中心400平方米; ⑦配套设施建设100平方米 ⑧购置办公设备、科研设备、检测设备等 ⑨完善中心道路、绿化、给排水、供电工程(其中道路工程2000平方米,绿化工程2400平方米)。 4.2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新征土地2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主要包括研发中心办公、试验研究、技术平台、中试生产车间、安全性评价平台、信息平台及局域网管理系统、学术研讨培训中心等硬件场所及其配套设施。 4.3项目建设地点 湘东区陶瓷产业基地 5、主要建设条件 5.1气候条件 项目所在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霜期短,霜日一般在17天左右,对农业发展条件较为优越。历年平均气温17.3,夏季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8.7,历年最高气温40.1。冬季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4.8,历年最低气温—8.6。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567毫米左右,以1962年降水量最多为2083.4毫米,1971年最少为1086.4毫米,历年上半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尤其是4-6月降水量集中,多为大到暴雨,三个月雨量达7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44%。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麻田乡,达到255.6毫米。全市降水量分布地域性差异较大,南面多于北面,东面多于西面,山区多于平原。 市域境内主要河流有五条,即袁水、萍水、栗水、草水、琴水。袁水发源于武功山北麓,自南向北再东折流入赣江。萍水发源于武功山与罗霄山之间,草水发源于广寒寨北麓。两河最终均注入湘江。栗水源出于宜春西部,经上栗和湖南醴陵向西流入湘江。琴水河发源于武功山,向南流入禾水,汇入赣江。 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出露良好。区域褶皱基底为泥砂质碎屑岩山碎屑岩——喷发熔岩。 根据钻探揭露及现场地质调查,自上而下为: 素填土:棕红色,主要成份为强风化泥岩,成份单一。 淤泥质土:灰褐色,软塑,压缩性大,为池塘淤积而成。 耕植土:浅棕一灰褐色,软塑,含水饱和,含植物根茎等腐殖质。该层由于松软,含腐殖质等原因,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置换。 砂砾土:黄色、中密、颗粒较均匀,其成分主要为石英燧石等。 粉砂岩、石灰岩:前4公里为粉砂岩,棕红色,强、中风化,遇水易泥化,硬塑,具粘性,该层全区域发育,系白垩系紫红色粉砂岩强风化而成。该层泥岩不处在水浸的状况下其稳定性较好。后2.15公里为石灰岩,灰白色,中风化,强度较高,节理较发育。 东临浙赣铁路三二0国道中贯通,并设立与相缺乏对技术研究中心协调管理。以往各级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系统研究和统筹规划不够,缺乏顶层设计,造成重复建设、力量分散。缺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多年来,各方面投入到企业研发中心的科技资源,缺乏联合研发、集成创新的机制,条块分割、部门封闭、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问题的依旧存在,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有效科技资源尚未发挥最大的效益。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开发能力较弱、研发效率较低、创新产出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在企业普遍存在。投资渠道单一和资金不足。尚未形成全社会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在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上,政府财政投入没有形成专门的投入渠道。在经费使用和运行方面,“重有形,轻无形”、“重建设,轻运行”等问题仍然存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加强统筹规划,创新科技共享体系。要强化研发中心建设的总体协调与管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监管责任。研究制定激励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考核措施。建立企业之间有效的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