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山铁矿报告书报批版
1 总 论
1.1 评价项目的由来
我国钢铁冶金行业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对钢材需求量的增加,也加大了对矿石原料的需求量。目前我国矿石年开采量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缺口很大,相当一部分原料依靠进口,这大大增加了钢铁企业的成本。在这种形势逼迫下,国内原来的一些低品位铁矿随着技术的提高,也都逐步进行开采利用。xxxxxxxxxxxx矿业有限公司XXXX县XXXXXX铁矿(以下简称XXXXXX铁矿)属中型矿山,矿石主要为含硫磁铁矿石(探矿权范围内储量2870.52万吨,品位40.33%),同时伴生少量的硫铁矿(探矿权范围内储量27.82万t,品位18.50%),矿石易选,质量较好,且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具有较高的开采利用价值。
xxxxxxxxxxxx矿业有限公司隶属于XXXXXXXXXXXXXXXXXX公司,民营企业性质。目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已将XXXXXX铁矿普查探矿权通过协议方式出让给了该公司,相关手续正通过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办理之中。
XXXXXX铁矿床位于XXXX县城东南方向约28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0000镇(原先隶属于黄屯乡)管辖,处于正在开发利用的0000铁矿床的东侧。中心地理座标为东径117°25′9″,北纬31°49′40″。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984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0510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3195万元,安装工程费76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570万元。整体矿区探矿权范围内占地约1.4平方公里,拟采用竖井开拓,设计开采铁矿石储量为2865.52万t。XXXXXX铁矿在形成完整生产系统后,将年产矿石99万吨,年产铁精矿40.71万吨(含铁65%)。由于本矿区地下铁矿含有硫铁矿石,其生产过程中如遇到,则将附带产出的硫铁矿石全部外售,不再加工。因此,本环境影响评价将以年产99万吨铁矿石和选矿厂年产40.71万吨铁精矿和5.33万吨硫精矿作为评价对象。
经钻探取矿及提取化验,该矿铁精粉品位较高,自溶性、半自溶性较好。而其所处地理位置周边钢铁企业较多,如马鞍山钢铁公司、芜湖钢铁公司及合肥钢铁公司等国内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都是该矿主要的销售对象。该项目的实施,将地下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产生增值效益,为企业开创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为地方增加税收,同时可带动地方的运输业、机械业等相关事业的发展,改善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OO五年十二月一日,XXXX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投资(2005)49号 “关于安徽省XXXX县XXXXXX铁矿采选工程建设方案的批复” 文批准该项目建设方案,目前项目核准工作正在进行中。为落实相关环保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XXXXXX铁矿于2005年11月10日正式委托000000000000000000研究所和oooooooo000000研究院共同承担“安徽省XXXX县XXXXXX铁矿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后又根据拟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依据其工程特征和项目拟建区的环境状况,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环境影响进行了识别和筛选。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在开展了环评区域相关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后,编制完成了《安徽XXXXXXXXXX铁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呈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1.2 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1.2.1 评价目的
本次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分析、现状监测及必要的类比调查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预测该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正常及事故性排放情况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同时分析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总量达标的可行性及生态恢复的途径,提出把不利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而必须采取且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与生态保护建议,为建设和设计单位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项目的决策、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2指导思想
根据拟建工程相关技术资料的内容,按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分析工程排放的污染物能否达到排放标准,对原设计的生态恢复和污染防治补救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可靠、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结合当地地质调查资料,对可能发生的错动和矿坑突水等灾害提出防治建议。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合理确定评价范围、监测项目。并根据工程特点与矿区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按矿场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