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9-13 一句话浪掷2.6兆44
一句話浪擲2.6兆 【經濟日報╱社論】2007.09.13 03:41 am 日前媒體報導,台電核四發電廠因停建後又復建工程延誤,衍生出的工程契約變更、漲價準備金及改以火力電廠替代發電等損失近4,000億元等。 這是將問題簡化,而且低估其損失。 要知此一停建決策,不僅延誤核四工程所產生的直接、間接損失,而且因決策錯誤,對股市所造成的震盪,及投資環境破壞,對整體經濟的衝擊,其損失更為驚人。 核四發電廠在民國81年2月行政院核定興建時,裝置容量兩部機組各100萬瓩,預計投資1,697億元。 86年2月經濟部同意台電將核四廠兩部機組各提高為135萬瓩,合計270萬瓩,預計投資調整為1,888億元。 但到89年重估時,需投資2,082.1億元,95年重編預算更提高至2,335.5億元。 亦即核四停建再復建後,所增加的工程延誤賠償、漲價等損失,若與86年預計投資額比較,增加447.5億元,若與89年重估時比較,增加253.4億元。 由於核四廠發電延後,不得已改以油發電代替;但油發電成本遠高於核能,造成巨大損失。 經濟部86年2月核定核四廠調整為270萬瓩時,預定兩機組分別於93年7月與94年7月開始供電,但現已延至99年後才能供電,延後五年以上。 當時預計核四完工後每年淨發電量193億度,據經濟部提供的95年發電成本資料,重油發電成本每度3.02元,核能發電成本是0.62元,以油替代核能發電,每度成本增加2.40元,一年發電193億度,計增加成本463億元,以延後五年半供電,計增加發電成本2,548億元。 若再計最近油價上漲,油發電成本增加,損失將更大。 以煤或石油發電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外部社會成本增加; 我國至今雖沒有正式統計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社會成本,但在全球以國際公約建構管制二氧化碳排放之際,台灣亦應將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列入計算。 據中研院能源經濟學家梁啟源博士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二氧化碳每公噸減量成本約2,558元,則核四廠以油替代,每年應計外部成本達339億元,五年半高達1,864億元。 以石油發電除產生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外,亦是空氣汙染的最大來源,造成人體健康受損及工安事故的外部成本,亦應計入。 依據歐盟研究報告,如將煤及石油發電汙染和工安事故的外部社會成本計入(不含溫室效應的影響),則發電成本將增加一倍。 台灣如以增加50%計,則以燃油替代核能,每年增加外部社會成本291億元,五年半合計1,600億元。 此外,供電延誤五年半,投資利息以年息6%計,五年半增加利息負擔789億元。 如上估算工程延誤投資預算增加、以油代核能內部成本上升、列計外部社會成本及利息增加,合計損失已超過7,000億元。 89年10月27日行政院無預警突然宣布已興建三分之一的核四廠停建,震驚海內外,雖後再恢復興建,但錯誤的決策所造成的傷害已形成。 由於政府決策缺乏一貫性,搖擺不定,不可預測性升高,嚴重破壞多年來好不容易建立的優良投資環境;因而國內投資大幅萎縮,外人投資停滯不前,致使民國90年台灣經濟淪為50年的首次負成長。 執政當局將90年經濟負成長責任推給國際經濟不景氣;但實際上國際經濟不景氣自90年第二季才開始,台灣經濟惡化在89年第四季即開始,可見89年10月27日宣布核四停建的錯誤政策,應是罪魁禍首,國際經濟不景氣只是雪上加霜而已。 而且國際經濟自2003年開始已恢復景氣,但台灣卻一蹶不振,投資率尚未恢復核四停建前水準; 因此,近七年(90-96)年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為3.64%,較亞洲其他三小龍韓、星、港經濟成長率,分別低1.02至1.37個百分點。 如以其一半即0.5%的GDP歸於核四停建、投資萎縮的影響,則七年來損失的GDP達4,000億元。 還有90年就業人數較89年減少10.8萬人,使失業率自2.99%暴增至4.57%。 再看當時決定停建核四對股市的衝擊,股價指數頓挫20%,使上市櫃股價總市值減少超過1.5兆元,股民損失慘重。 我們不厭其煩地估算核四停建決策錯誤,台電、全體社會與人民,直接間接損失高達2.6兆元,尚未包括就業減少失業增加的損失,其目的即在警告執政當局「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嚴重」,今後施政決策能不慎乎! 【2007/09/13 經濟日報】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