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共16张PPT.ppt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共16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共16张PPT

学习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3.列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的公式。 一、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 说明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材料用具: 实验过程: 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 * *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a、暗处理 b、部分要遮光 c、照光 e、酒精脱色 f、滴加碘液 g、显色 d、取下黑纸片 1.暗处理 目的: 使叶片内的淀粉耗尽或运走。 原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黑暗条件,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储存或利用;另一部分则直接在叶片中用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样叶片中的淀粉基本消失,实验时检测到的淀粉是叶片细胞新积累的淀粉。 2.对叶片进行部分要遮光 怎样遮光: 目的: 进行对照 在叶片上、下两面覆盖相同形状的不透光的纸片或黑塑料片。 3.遮光后又照光 目的: 注意:光照时间不能太短,否则积累的淀粉太少。 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让淀粉在叶片细胞中重新积累。 4.酒精脱色 让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使显色更明显。 目的: 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 酒精脱色到叶片呈现黄白色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防止酒精沸腾伤人 5.滴加碘液 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第一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洗去酒精,便于显色. 为了证明是否产生淀粉. 具体过程: 洗去碘液,便于观察. 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6.显色 具体过程:用清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见光部分变蓝, 遮光部分不变蓝,还是黄白色. 本实验结论是什么? 1)光合作用主要产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需要光.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 是什么物质吗?其原理是什么?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及时巩固: A D C B 氧气不溶于水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探究金鱼藻在光下能否产生氧气的实验。请将实验的正确步骤,用字母表示出来: A.把装置移到光下 D.将搜集到一定量的气体的试管取出。 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B.把带火星的木条插进试管 C.把金鱼藻放在烧杯里,再用漏斗和试管依次反扣 两套实验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A装置有二氧化碳,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B中得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钾吸收,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加碘不变色。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知识准备: 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实验: 3)结论: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