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原子结构与原子核重点高中.doc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原子结构与原子核重点高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原子结构与原子核重点高中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二)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A级——保分题目巧做快做] 1.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  ) A.衰变和裂变都能自发发生 B.衰变和裂变都不能自发发生 C.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 D.衰变不能自发发生而裂变能自发发生 解析:选C 铀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以铀核的衰变是能自发发生,而铀核的裂变是人工实现的,是用中子轰击铀核实现的,所以铀核的裂变不能自发发生,故A、B、D错误,C正确。 2.(2015·天津高考)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解析:选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人们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选项A正确。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选项B错误。由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错误。密立根油滴实验说明物质所带电荷量是量子化的,选项D错误。 3.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Pb,则Pb比Th少(  ) A.16个中子,8个质子     B.8个中子,16个质子 C.24个中子,8个质子 D.8个中子,24个质子 解析:选A Pb比Th质子数少(90-82)=8个,核子数少(232-208)=24个,所以中子数少(24-8)=16个,故A正确;B、C、D错误。 4.(2018·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解析:选A 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粒子性,而且也有波动性,则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故A正确;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本身性质有关,C错误;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D错误。 5.(2015·北京高考)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7N+He→8O+H B.92U→90Th+He C.H+H→He+n D.90Th→91Pa+ 0-1e 解析:选B α衰变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He)的核反应,选项B正确。 6.(2018·泰安质检)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 A.12.75 eV      B.13.06 eV C.13.6 eV D.0.85 eV 解析:选A 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知跃迁到第4能级,则吸收的光子能量为ΔE=-0.85 eV+13.6 eV=12.75 eV,故A正确。 7.(2016·江苏高考)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 A.C→N+e B.U+n→I+Y+2n C.H+H→He+n D.He+Al→P+n 解析:选A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A选项为β衰变方程,B选项为重核裂变方程,C选项为轻核聚变方程,D选项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故A正确。 8.[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为14N,半衰期约为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解析:选AC 因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则可知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半衰期,即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 700年,选项A正确;12C、13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于质量数不同,故中子数不同,选项B错误;根据核反应方程可知,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电子,即发出β射线,选项C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D错误。 9.[多选]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He+H+4.9 MeV和H+H→He+X+17.6 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