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重点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重点室

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一、重点实验室简介 (一)基本概况 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初建于1999年,正式成立于2002年,在此期间得到了学院、系和实验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一定数量的仪器设备,使实验条件不断的完善,并承担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实验课程以及历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任务,还有研究生实验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师科研任务。 (二)学术队伍 1.科研队伍总体情况介绍 现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2人,副教授及硕士3人,分属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生物学、植物学等。 2.学术梯队 组 织 机 构 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历 学位 专业 主任 常景玲 女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生物学 组 成 人 员 周 岩 女 教授 研究生 博士后 植物分子生物学 胡海燕 女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遗传育种 赵俊杰 女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植物学 贺 杰 女 助教 研究生 硕士 植物学 魏琦超 男 助教 研究生 硕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学术带头人基本情况 周 岩教授,分子生物学博士,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是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北美洲苜蓿改良与发展学会会员,,,充分调动实验室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验室凝聚力,形成了一中青相结合、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植物分子生物学方向主要内容。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菌株的选育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已经渗入到生物学的各个学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各学科重要的研究工具。973(子项目)的分子方面的研究,另外“膜分离技术在肌苷提取中的应用研究”是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肌苷发酵的水平模糊综合评判”获科技论文二等奖;棉花转基因方面在生命科学研究期刊上发表了英文和中文文章各一篇。目前承担的项目如下表: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起迄时间 经费 (万元) 主持人 进展情况 小麦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标记定位与克隆 国家973(子项目) 2005-2007 6.0 茹振钢 正常 杏鲍菇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05N071) 新乡市科技发展项目 2005-2007 1.0 王振河 正常 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遗传学控制研究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005-2008 10 周 岩 正常 小麦根系抗逆性分子机理研究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006-2009 10 胡海燕 正常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研究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005-2008 5.0 贺 杰 正常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Nit突变体研究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004-2007 5.0 窦艳萍 正常 棉花分子标记连锁图构建及纤维品质性状QTL分析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005-2008 5.0 王 伟 正常 优良鸡腿菇品种的诱变育种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005-2008 5.0 赵现方 正常 (五)人才培养 2004~2006年间,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承担了本科生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240人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课程实验,开设质粒DNA提取及分析、农杆菌转化技术等十一个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基本试验项目,目前承担以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任务,仅学年2005-2006教学工作量为8864人时数;毕业论文93篇。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积极为我院的教育教学发展作贡献。 (六)实验室开放情况 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经过了近年的建设,已建成了一个多专业、多功能、全方位、开放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实验973 项目“小麦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标记定位与克隆”,目前正在进行,常景玲教授与厦门大学、平原大学 合作研究“生菜农杆菌转化(口蹄疫)的研究”;另外,我们还与一些医药公司进行合作,我们为新乡市制药厂、安阳九州制药厂提供菌种筛选和保藏,使他谈们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 (八)主要仪器设备 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经过了近年的建设,增强该科研队伍的凝聚力,形成了一只中青年相结合、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利用的优势,建立本科生课外创新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得以融合应用,真正地提高科学素养学院还积极鼓励本科生进入重点实验室进行科技开发与发明创造活动,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 6 -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