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电费调查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劏房41℃熱到死!水費電費貴到暈!
籠屋板房「暑期高溫調查」及「水電費調查」發佈會
新聞稿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籠屋板房劏房居民舉行「暑期高溫調查」及「水電費調查」發佈會,反映夏季暑期籠屋板房等不適切居所之高溫問題及水電費增幅問題,批評政府未有安置政策而強硬調查劏房,讉責政府政策漠視基層住屋問題及需要,要求增建公屋、加快上樓、設暑熱水電津貼及避暑措施。
現時本港仍有近100,000人居住在籠屋、板房、天台屋、及劏房等不適切居所,住屋環境極為惡劣。居民每年夏季更要面對酷熱問題,有天台劏房室內高溫竟可高達41℃,猶如人肉蒸籠,迫使居民有家歸不得。此外,高溫下基層居民使用空調和電風扇等高耗電量電器增加,水用量亦上升,不少居民水電費增幅比日常高達一倍以上,對於低下階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市民在面對長等公屋和租金上脹問題同時亦要應付以上的生活困難,但政府卻缺乏措施舒緩暑期高溫和水電增幅問題,令基層市民生活難上加難。最近屋宇署破門入屋巡查劏房,不但侵害私隱,亦沒有政策安置受影響居民,本會及居民要求政府盡快增建公屋及訂立劏房安置政策。
1. 調查結果
1.1 高溫調查結果︰天台屋劏房最高室溫41度!室內外溫差最高9度!
本會於2011年7月20日至7月31日期間在各區籠屋板房天台屋居民在家中放置溫度計,包括:深水埗、大角咀、油麻地、佐敦、觀塘、土瓜灣、鰂魚涌及灣仔等區域,記錄下午1時及晚上9時室內及室外的溫度。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期間,天文台錄得平均氣溫約在26-33度之間,但調查錄得籠屋板房天台屋之室內溫度比室外溫度更高。各區在籠屋板房天台屋錄得的氣溫如下:籠屋板房天台屋到溫度平均錄近33.4度,以深水埗區最高,有天台屋劏房錄得41度高溫,室內室外最高溫差為9度,各區平均3.9度。(調查結果詳情見附件一)
本次調查訪問了52位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居民,顯示近7成被訪者表示會於下午時分到商場、圖書館等有冷氣提供的地方避暑,亦有近半人會沖多次凍水涼及近三成人以「打地鋪」睡覺避暑,顯示基層房屋高熱問題嚴重,市民有家歸不得。不少基層居民認為政府應在日間開放避暑中心及免費康民設施提給基層市民作避暑和休憩之用。
1.2 暑期水電費狂升
夏季暑期期間天氣酷熱,高溫天氣下市民無可避免地增加使用冷氣機及電風扇等高耗電量電器,加上市民於夏季洗澡和洗衫次數亦大增,因而導致水電費開支大幅增加,基層市民除了要繳交昂貴租金更要面對額外的水電費增幅,令生活百上加斤。
本次調查顯示居民暑期電費及水費平均比日常增幅51%及 46%,有受訪者電費增幅更高達2倍,水費最高增幅亦超過1.8倍。一般家庭在暑期平均繳交$407電費及$153水費,人均暑期電費及水費高達$148及$53,暑期水電費佔家庭收入平均8%,最高更佔18%(調查結果詳見附件二、三)。87%被訪者表示為了節省電費會減少開冷氣時間,其他亦會減少開燈及減少留在家中,超過9成人認為暑期水電費增幅對家庭造成經濟負擔,亦認為政府應向租住私樓的低收入基層市民提供暑期水電補貼。
2.政策問題
巡查劏房治標不治本,欠缺基層私樓戶安置政策
近日屋宇署加強對劏房戶的巡查,向部分劏房發出清拆令,早前更破門入屋檢查單位,租戶無辜受災,巡查樓宇結構保障居民安危本為好事,然而破門入屋不但侵害私穩,而且政府並無合適安置政策處理被迫搬出的劏房戶。若然欠缺妥善安置政策及公屋政策配合,巡查劏房只會令房租成本上升,令基層住戶繼續捱貴租,甚至要露宿街頭。
基層住屋生活環境惡劣,公屋上樓無期
基層市民被迫蝸居於籠屋板房、劏房及天台屋等不適切居所,最大願望是盡快安置公屋單位改善生活,然而,從2006年至今,公屋輪候個案由不足100,000激增超過150,000宗,五年間增幅近六成,僅從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輪候個案就從129,000增至152,000,一年間增幅高達17.8%。這些數字反映了過去多年來公屋的供應,未能有效回應香港基層市民不斷增加的住屋需求,致使公屋輪候冊累積申請人日趨增多。然而,房委會仍宣佈未來五年的公屋年均興建量維持在1.5萬個單位,繼續漠視基層困境,基層市民上樓無期。
另一方面,房委會又於本年4月1日起上調輪候冊入息和資產限額,房委會估計至約有2.5萬私人樓宇租戶將會受惠於新限額,此舉原意是讓更多基層市民得以輪候公屋,然而,公屋興建量未有相應增加,估計於2012年輪候人數高達170,000至180,000,為二十年來新高。
「平均三年輪候時間」純屬取巧
現時房委會對公屋輪候戶承諾公屋的輪候時間平均時間為三年,而房委會更公佈2010年的實際平均輪候時間約為兩年。然而,房委會的「輪候時間」並不包括超過65,000個非長者單身個案及新10,000個凍結的新移民個案,意即超過一半的輪候個案根本不計算在「輪候時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