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情真意切释猜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楼梦之情真意切释猜嫌

为了重建的观察 —— 全区优质课观感选萃 执笔:六盘山高中语文组 王晓东 郭常娟 撒春霞 丁淑霞 海嫚 10月9日,由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举办的全区优质课大赛高中语文组赛事在银川一中拉开帷幕,我校语文组绝大多数教师参与了现场课堂观察。参与本次集体课堂观察活动的各位老师仔细记录,课间积极互动交流,有部分老师还对本次课堂观察的感悟做了书面归纳,形成了多篇角度各异且有一定识见的短章散记。本次集体课堂观察活动的初衷,不是为了做一回“看课”的“看客”,也不是去衡定参赛课的好坏或臧否赛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是希冀借助对较为典型的一组课例进行研讨,反观对照所有观察者自身的教学进而加以重建。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家研究课堂教学的意识,与广大同仁分享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现将我校部分老师书面归纳的课堂观察感悟文字选萃于此。 在异构的同课中提炼好课 王晓东 语文教科书的每个文本,因为包孕丰富而利弊并存:利在同一个文本可以教出缤纷多姿的形态来;弊在同一个文本的教学常常出现偏离课程要求、文本特色和学生需求而旁逸斜出的情况。如何兴利除弊,寻找出教学文本相对稳固的教学范畴,进而把该文本的教学打造成能最优化地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有效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思索和解决的首要任务。 “同课异构”课例最直接的研析价值,一是可以博采众长,把各节课教学内容的精华和最恰切的教学策略借鉴熔铸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该文本的教学预案;同时,每课教学的“败笔”又警醒着我们该文本教学过程中需要规避的误区。 拿9日上午的三节《情真意切释猜嫌》课来做个简单的示例: 彭阳二中谢芳老师“话说从头”的文本解读铺垫是十分必要和成功的教学处理:她截取原著第五回中“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的性格好情感不以外界环境而改变或隐藏,随其本性情感外露、率性而为,对自己的喜好有着鲜明勇敢的追求。 让生命在语文课堂绽放 撒春霞 2011年10月9日我与组内老师到银川一中听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全区优质课,我们听了两节来自语文版教科书的《汉家寨》同课异构课,四节来自人教版教科书的《情真意切释猜嫌》同课异构课,这六节语文课,对我的启发很大。 《汉家寨》选自张承志的文集《清洁的精神》爱与美的赞歌;理性的熠光;嬉笑怒骂;自然之乐 入手“擒题”与文本导读 丁淑霞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感觉能否找到一个好的抓手,是关系到一节语文课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么,一篇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或词语才是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呢?我认为,这个关键之处不在别处,就在文章的题目里。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抓住这个“灵魂”中最关键的词语,无疑就是抓住了文章内涵最核心的部分,找到了文本导读的切入口。 在本次全区优质课大赛中,有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情真意切释嫌猜”一文时,从题目入手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题目中的文眼是哪一个词?学生很快回答说是一个“释”字,老师接着又问:这个“释”字怎么讲?同学们回答是“解释”“解开”之意;2、“释”的对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嫌猜”;3、“释”的方式是怎样的?同学们回答是“情真意切”。紧接着,这位老师就引导同学们回顾小说相关内容,阅读选文文本内容,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这“嫌猜”是缘何而起和选文中主人公是怎样做到“情真意切 ”这两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很好地提起了全文内容的解读,一个“释”字,既带动了对“嫌猜”内容的探讨,又提起了对“情真意切”方式的解析,既让我们看到了钗黛二人的性格、内心世界,也更进一步了解了黛玉性格形成的原因,加深了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这个抓手我认为选得很好。我们往往在教学一篇课文的时候苦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找不到一个好的、恰切的抓手,这堂课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人教版教科书必修5中的《陈情表》中的“情”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二字,《逍遥游》中的“游”字,必修3中《蜀道难》的“难”字 ,《劝学》中的“劝”字,《过秦论》中的“过”字等等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