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高温杀菌UHT
第三章 食品的热加工与杀菌 杀菌(sterilization):将食品中所有微生物及孢子完全杀灭的加热处理方法,称为杀菌或绝对无菌法。 第一节 热加工原理 按照微生物的一般致死原理,微生物在高于其生长温度区域最大值的热环境中,必然受到致命的损害,且随着受热时间的延长而加剧,直至死亡。实验证明:微生物的热致死率是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函数。 ——影响微生物热致死率的其他因素 菌种与菌株 原始活菌数 热处理前细菌芽孢的培育和经历 热处理时介质或食品成分的影响 食品pH值 食品糖液浓度 食品盐液浓度 食盐的浓度在4%以下时,对微生物芽孢的耐热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浓度在8%以上时,则可削弱其耐热性。这种削弱和保护的程度常随腐败菌的种类而异。 食品其他成分 淀粉对微生物芽孢耐热性没有直接影响 蛋白质如明胶、血清等能增强芽孢的耐热性 脂肪和油能增强芽孢耐热性 如果食品中加入少量的杀菌剂和抑制剂也能大大减弱芽孢的耐热性。 酶钝化程度有时也被用做食品杀菌的测定指标,例如牛乳巴氏杀菌的效果可以根据磷酸酶活力测定的结果判定。这是因为牛乳中磷酸酶热处理时的钝化程度和其他病原菌热处理时的死亡程度相互一致。 第二节 热处理方式 一、热烫 1. 蒸汽热烫 —影响蒸汽热烫效果的因素 能量消耗的有效性 物料被加热的均匀性 2. 热水热烫 各种热水热烫设备基本都是将物料置于70~100℃热水中,处理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 设备有转鼓式、刮板式、隧道式等,也有仿造IQB蒸汽式的设备,热效率很高。 二、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 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进行的低温杀菌方法,能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通常根据目标产品中对象菌的耐热性而确定热处理程度。 三、超高温杀菌(UHT) 利用直接蒸汽或热交换器,使食品在130~150℃,保持几秒或几十秒加热杀菌后,迅速冷却的杀菌方法。 可运用UHT技术杀菌的食品有低黏性、高黏性、固液混合型、粉状固体型等食品,如灭菌乳的加工。 四、商业灭菌 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要求在常温无冷藏状况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正确的杀菌工艺条件应恰好能将食品内腐败菌全部杀死和使酶钝化,保证贮藏安全,但同时又能保住食品原有的品质或恰好将食品煮熟而又不至于过度。 第三节 影响热穿透食品的主要因素 产品的类型 流体或带小颗粒的流体食品——对流传热 固体食品(肉、鱼等)——传导传热 杀菌锅和物料的初温 容器的大小及形状 容器的类型:金属、复合材料等 容器是否被搅动 第四节 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植物性食品原料 1.质构:细胞半透膜的破坏;细胞间结构的破坏并导致细胞分离;其他变化如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等 2.颜色:美拉德反应“褐变”;天然色素或外加色素的变化 3.营养素:Vc、VB1、VB6损失 4.风味:脂肪氧化“蛤败” 二、动物性食品原料 1.质构:肌肉收缩,变硬或变软 2.颜色:肌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肌红蛋白,从鲜红色变成红褐色;美拉德反应和热降解反应引起变色 3.营养素:氨基酸损失可能达到10~20%;维生素如硫胺素、泛酸损失 * * (罐头)食品热力杀菌向高温短时,特别是超高温瞬时方向发展后,(罐头)食品贮藏过程中常出现因酶活动而引起的变质问题,如过氧化物酶、果胶酯酶。 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D Z T (Z=10℃,T=12l℃) 热力致死曲线 Z值:热力致死曲线穿过一个对数周期所升高的温度,其值等于该曲线斜率的倒数。 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 pH与芽孢致死时间的关系 根据腐败菌对不同pH值的适应情况及其耐热性,(罐头)食品按照pH值不同常分为四类:低酸性、中酸性、酸性和高酸性。 在罐头工业中酸性食品和低酸性食品的分界线以pH4.6为界线。 酵母、霉菌 菠萝、杏、葡萄、柠檬、果酱、果冻、酸泡菜、柠檬汁等 3.7 高酸性 沸水或100℃以下介质中杀菌 非芽孢耐酸菌、耐酸芽孢菌 荔枝、龙眼、樱桃、苹果、枇杷、草莓、番茄酱、各类果汁 3.7~4.6 酸性 蔬菜肉类混合制品、汤类、面条、无花果 4.6~5.0 中酸性 高温杀菌105~121℃ 嗜热菌、嗜温厌氧菌、嗜温兼性厌氧菌 虾、蟹、贝类、禽、牛肉、猪肉、火腿、羊肉、蘑菇、青豆 5.0 低酸性 杀菌要求 常见腐败菌 食品种类 pH值 酸度 糖与微生物耐热性的关系 to menu ——影响热烫时间的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表演协助技术概述.PDF
- 西北大学基础化学试验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西北大学基础化学试验一.PPT
- 血痕预处理.PPT
- 西式婚宴晚宴套餐WesternDinnerWeddingPackage-HongKong.PDF
- 西餐辛香料的介绍.PDF
- 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四.PPT
- 解析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PPT
- 计算机控制技术-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DOC
- 计算该有机酸的摩尔质量.PPT
- 记忆细胞抗原T细胞.PPT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