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学----建安风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玄学盛行 社会环境危机四伏 二、 “竹林七贤”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 他们对抗司马氏的残暴统治,崇尚自然反对名教,作品揭露了礼 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 “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河南开封)阮籍、谯国(安徽宿县)嵇康、河内(河南武陟)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安徽宿县)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山东临沂)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按,另见载于《三国志·嵇康传》裴注引《魏氏春秋》、《晋书·嵇康传》。 竹林七贤图(局部) 竹林七贤 咏怀诗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3、阮籍诗小结: (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过去还从未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独、悲凉。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人权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愤世疾俗之情的发泄。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的厚重了。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四、嵇康 1、生平、性格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zhì(安徽宿县)人,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有《嵇中散集》。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晋书·嵇康传》)。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然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 返回  三、西晋文学 公元265年,司马昭子炎代魏,建晋,史称西晋,不久灭吴,天下重归一统,有短暂安定繁荣局面。 代表作家:陆机 左思 陆机,代表西晋一代文学风气。吴郡人(今上海松江县人)祖父、父均东吴名将,地位显赫,吴灭后,以文才被召入洛阳,很受嚣重。惠帝时宗室相争,他为成都王司马颖率大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义,兵败,为颖所杀,才冠当时,诗、文、辞赋皆有成就,为太康文坛最著名作家。 左 思 左思博学多才,其文学成就是赋和诗歌。其赋名作《三都赋》(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曾名震京师,一时引起“洛阳纸贵”。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则是他的《咏史》诗8首。(教材171) 在《咏史》诗第2首中,他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揭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 在第7首中他借咏古代贤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对扼杀人才的黑暗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其笔锋之尖锐,在两晋南北朝是不多见的。 左思的诗歌创作 《咏史》诗还借咏古人,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志向,声称:“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所以梁代评论家钟嵘说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诗品》)。 左思的诗歌创作 小结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写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其诗多引史实,不再是“就史(事)叙史(事)”。而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述怀。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 返回 四、陶渊明及东晋文学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1、《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王羲之和朋友于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在兰亭聚会,欣赏山水,唱和赋诗,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2、兰亭诗的主题是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兰亭诗标志着山水诗的兴起。 3、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 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 中晚年的隐居时期。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与思想性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