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 第十一章 病因学研究与评价 第十二章 诊断试验的分析与评价 第十三章 中医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 第十四章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 第三十六章 论文写作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又称“求证医学”,通过系统收集各领域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定量的综合分析评价(如随机对照实验和荟萃分析),为医疗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其主要手段。 科研设计 专业设计 是创新性与学术水平的决定因素 统计学设计 是保证专业设计布局合理性和科研成果可靠性的关键 * * 医学科研方法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主 讲:何迎春 博士后、副教授 联系方式 yingchunhe@ 教学内容(I)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医科研选题与申报 第三章 假说与中医科研 第四章 科研三要素 第五章 科研五原则 第六章 动物实验知识 第七章 实验误差及其控制 教学内容(II) 第一章 绪 论(2h) 科研是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的简称 科学是人类逐步积累起来的、可被接受的、可验证的、系统的分科知识体系 研究是一种有意识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认识活动 科研就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观测和分析,从而发展有关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认识活动。 概述 1. 科研的定义 科研的定义强调 科研的核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观测和分析,它的生命力在于求新,对于已知事物的无新意的重复探索不是科研 科学与非科学研究的区别:是否以科学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科研应当是一个严肃的探索和思维过程,它包括合理的假说、严谨的设计、严格的实验、严密的观测与正确的分析 科研的落脚点:发展科学理论和技术,这也是衡量科研成败的根本标志 1. 科研的定义 概述 科研设计是围绕科研任务完成的需要,根据专业知识与数理统计方法的要求,事先制定的周密计划和实施方案。 科研统计是指对科研结果进行合理的数学分析。 2. 科研设计的定义 3. 科研统计的定义 第一节 中医药学现代化与科研 中医药学必须现代化 时代潮流的要求 面向世界的需要 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求 中医药学现代化,指的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与先进技术(包括现代生物医学知识和方法)来阐述和发展中医药学,使传统的中医药学从理论体系和诊疗水平,与当代自然科学接轨,此乃中医药学成为世界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前提。 医学领域出现的巨大转变 疾病谱的变化 老龄化社会的形成 健康观念的改变 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 整体综合调节的临床思维 个体化的诊疗 综合集成疗法 复方药物治疗 疗效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医学模式和办院观念 医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医学的优 势与特色 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 个体化的诊疗体系 整体综合调节的医疗手段和方法 丰富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 浩瀚的古典医籍文献信息资源 融自然、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学科特色 医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医学的转型阶段 由经验医学转为循证医学 将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 科研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蛋白质芯片:检测蛋白质表达的一种新的方法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的种类和基础表达量 第一节 中医药学现代化与科研 第二节 中医学科研的主要任务与基本程序 发现中医学中未知事物与未知过程(以毒攻毒、抗凝药) 揭示医学中已知事物的未知规律(丹参、癌症 ) 探索医学中巳知规律的应用(去纤酶 、蚓激酶 、基因工程 ) 验证与发展医学中已有的理论和学说(休克) 1. 中医科研的任务 心脑血管疾病病因 1856年 血流变化 血管壁损伤 血液成分改变 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 140年后 血小板活化 凝血因子激活 抗凝活性降低 纤溶活性成弱 抗纤溶活性增强 血栓 年代 学说(病理) 治疗 20世纪早期 A压下降 缩血管药 20世纪60年代 微循环学说(重要器官的营养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 解除血管痉挛 20世纪70年代 DIC、活性氧 早期抗凝、抗自由基 20世纪80年代 休克的靶细胞(VEC)细胞肽增高(TNF、IL-1、IL-6)是发病学的关键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拮抗细胞肽 20世纪90年代 热休克蛋白、细胞凋亡与转归有关 21世纪 休克的理论和学说将不断修正、补充和发展 1)选题 2)设计 3)实践 4)统计分析 5)总结概括 做到情况明,起点高,新意强,思路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