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卫生陶瓷生产技术0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卫生陶瓷生产技术09

现代卫生陶瓷生产技术 主讲:王永刚 学时:56学时 (二)湿物料水分的表示方法 湿物料可以看作绝干物料加水分。表示湿物料中水分含量有以下两种方法: (1)相对水分v——为湿物料中水分质量W与湿物料质量G之比。显然,它是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百分数。 V= W/G 100% (2)绝对水分u——为湿物料中水分质量w与绝干物料质量之比,它是以绝干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百分数。 U=W/Go 100%= W/(G-W)100% 相对水分虽然是物料的实际含水量,但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基准(湿物料质量)会变化,不能直接运算。绝对水分以绝干物料为基准,因此,计算比较方便。在干燥计算中两种基准要经常换算,换算关系如下: u=v/(1-v) 100% v=u/(1+u) 100% (三) 干燥器每小时蒸发的水分M(kg水/h) 当稳定工况时: 蒸发水=进入物料量G1一排出物料量G2(kg/h) =进入物料带入水分—排出物料带出水分(kg/h) M=Go(U1-U2) kg/h, u=v/(1-v) 绝干物料量 G0=G1(1-V1)=G2(1-V2) 由此可导出: M=G1(V1-V2)/(1-V2) kg/h 代换后,同样可导出: M=G2(V1-V2)/(1-V1) kg/h (四)干燥器的物料平衡 物料平衡的基准常用1小时或1Kg蒸发水,下面以1小时为基准进行计算。 假定在干燥器(物料平衡范围)内,物料没有损失,干燥介质也没有漏逸,则进入干燥器内的物质量应等于离开干燥器的物质量。于是可以写出: L1+L1X1+G1=L2+L2X2+G2 此即干燥器无漏逸时的物料平衡式。 由于进、出干燥器的干空气质量不发生变化,故:L1=L2=L 此外,物料进、出干燥器时减少的质量即为蒸发出的水分量:M=G1-G2。代入上式后,得: M=LX2-LX1 kg 水/h 其中LX2、LX1——分别为每小时从干燥器排出的废气带出得水汽质量和进入干燥器的空气所带入的水汽质量。 由此得干燥器每小时需供给的空气量: L=M/(X2-X1) kg干空气/h 故每蒸发1Kg水所需之干空气量为: l=1/(X2-X1) kg干空气/kg水汽 (五)干燥器的热平衡 干燥器热平衡计算目的是确定每小时消耗的热量,为加热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 计算取物质基准为蒸发1kg水,温度基准为0℃。热平衡范围分干燥器和预热器两部分。 蒸发1kg水的干空气量为l,每小时预热器传给空气的热量为Q kJ/h,干燥器蒸发的水量为M kg/h. 因此,蒸发1kg水所需的热量为q=Q/M (kJ/kg水)。 (1) 干燥器的热收入项目 a、热空气带入的热量 b、被蒸发水带入干燥器的热量 c、在干燥器中补充之热量 (2)干燥器热支出项目 a、废气离开干燥器带出的热量 b、物料在干燥器内吸热,即离开干燥器的物料在出口和入口显热之差 c、物料输送设备在干燥器内吸热 当运输设备由多种材料组成,比热不同或温度相差较大时,可分开计算。 d、向外界散热 (3)根据热收入=热支出,列出热平衡方程式: 由热平衡方程式计算出每蒸发1kg水所需之干空气量l。它等于:(热支出项目中第2至4项之和,减去热收入项目中第2、3项之和)再除以热空气与废气之热焓差。 3.4.3.4 干燥过程计算 干燥过程计算,基于干燥介质的状态变化,通常借助于热含量---湿含量图,用图解法进行计算。 (一)理论干燥过程计算: 由前述干燥器热平衡的分析,若热收入中的(b 被蒸发水带入干燥器的热量和c 在干燥器中补充之热量),热支出中的第2、3、4项(b物料在干燥器内吸热,即离开干燥器的物料在出口和入口显热之差 c物料输送设备在干燥器内吸热当运输设备由多种材料组成,比热不同或温度相差较大时,可分开计算。d 向外界散热)均为零,这样的过程称为理论干燥过程,显然所有热损失为零的理想干燥是不存在的,但它对于分析干燥过程却大有益处。 在理论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的总热焓不变。故理论干燥过程又称定热焓过程或绝热干燥过程。 3.4.3.2 焓-湿图(Ⅰ-Ⅹ图) 为了简化干燥过程的分析计算,常采用Ⅰ-Ⅹ图,即湿空气的焓-湿图,利用该图可以在两维的坐标平面上图示湿空气的状态及其变化过程,从而大大地简化了干燥计算的过程。 湿空气的焓湿图是以含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为基准,总压力取760mm水银柱(也有例外),绘制的图中纵坐标为热含量I单位是:kJ/kg干空气,横坐标为湿含量X,单位是kg水汽/kg干空气。 图中绘有五组曲线:等热含量线;等湿含量线;等温线(或等干球温度线),等相对湿度线;水蒸汽分压线; 为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