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业务学习胃脘痛
解释《中医内科》病名的由来。 胃脘痛的护理 2017年11月 学 习 内 容 胃的生理解剖 健康指导 胃炎的病因 胃炎的治疗原则 护理措施 胃 为 什 么 会 痛 了? 胃痛,又称为胃脘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俗称“心口痛”。 【概念】 相当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证的病症 【西医范围】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为25-30cm,胃容量为1500ml。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肋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胃脘分为上、中、下三脘 暂时储存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化学性消化,胃壁肌肉运动进行机械性消化。 胃壁粘膜中含有大量的腺体,分泌胃液,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粘蛋白内因子等,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细菌,保护胃粘膜及润滑食物。 生理功能 病因 应激 饮食因素 药物 饮酒过度 Hp感染 十二指肠 液反流 物理因素 免疫因素 门脉高压 中医对胃脘痛的认识 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胃气宜降, 以和为顺, 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 饮食伤胃,肝气犯胃, 脾胃虚弱,致使胃气 郁滞,失于和降而引 起疼痛 诊断方法 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有助于诊断 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抗菌素:主要药物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等。 中和胃酸类:?中和体内胃酸为手段,减少胃酸为目的。包括:碳酸氢钠片、铝镁加混悬液、枸橼酸铋钾胶囊、复方铝酸铋胶囊等 H2受体阻滞剂: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改善胃粘膜的微循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中医辩证分 型护理措施 【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二)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三)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常见证候要点】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六)胃络淤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玹涩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二)胃脘胀满 (三)嗳气、反酸 (四)纳呆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一)胃脘疼痛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6.遵医嘱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7.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8.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二)胃脘胀满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7.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