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新时期文学的后现 代主义解读 一、关于“后现代”相关概念辨析 1、后现代 时间概念的现代之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中认为,“后现代指一个社会和政治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通常在一种历史的含义上被视为紧随在现代时期之后。”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利奥塔说后现代并非时间意义上的,而是对现代性的前提进行反思——对理性、真理、进步、整体性等观念的怀疑与否弃。 2、后现代主义 伽达默尔和德里达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伴随现象学、分析哲学的式微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的衰落,以新解释学和解构哲学兴起为标志而登上现代思想舞台的。 贝尔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随“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而兴起的,是社会形态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后现代主义产生于60年代。 哈贝马斯认为后代主义兴起于二战之后,属于反现代性的思潮。 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知识状况的集中体现,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和否定。 詹明信(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症候,是对资本主义深度模式的彻底反叛。“后现代文化在表现形式上的艰深晦涩、在性欲描写上的夸张渲染,在心理刻画上的肮脏卑俗、以至于在发泄对社会、对政治的不满时所持的那种明目张胆、单刀直入的态度——凡斯种种,超越了现代主义在其巅峰时期所展示的最极端、最反叛、最惊世骇俗的文化特征”(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29页)。 费耶阿本德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怎么都行”的彻底的相对主义。 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与这些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它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多样的、易变的和不确定的,是一系列分离的文化或者释义,这些文化或者释义孕育了对于真理、历史和规范的客观性,天性的规定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与‘大众’之间,以及艺术与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伊格尔顿在《后现代主义的幻像》) 3、主要后现代理论介绍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 福柯和怀特等的新历史主义 鲍德里亚关于消费主义批判 拉康的精神分析 赛义德等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鲍曼的后现代知识分子理论 4、后现代艺术的普遍特征 平面化——消解深度;断裂感——消解历史意识;“空洞”悬置——消解主体精神;机械复制——消解审美距离。 后现代艺术是在技术文明、大众文化、消费欲望中催生的对传统艺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反叛的艺术形式,它企图消解以往的意义和形式,力图构建绝对世俗化的艺术。 二、中国文化批评中后现代主义话 语的借用 1、中国对西方后现代话语的使用是在80年代中期之后 詹姆逊北京大学《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讲演以及讲演集的出版 2、后现代主义最初被解读为现代主义 3、后现代主义不是中国文化传统自然发展的产物,是在全球化语境时代对西方话语的挪用,是“影响的焦虑” 4、中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具有拼帖和模仿倾向 5、在批评界,有人将新写实小说、先锋小说、新生代诗歌、王朔的小说称为后现代主义文本。他们注重的是这些文本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本形式上的相似性 6、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认同,与90年代人文知识分子内部的分化以及文化语境有关:文化新保守主义与新左派的出场 三、新时期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 1、90年代的解构狂潮:王朔、韩东、朱文等的写作以及对鲁迅的解构 解构(deconstruction)在德里达那里既有分解又带有创造新结构的内涵,与破坏毫无关系;希利斯认为解构是对阐释的阐释。 在西方,解构主义批评的基本精神在于“永不满足于一种固有的方法”,对于分析的文本进行“无止境的质疑”,以抵制“批评的垄断化和极权主义倾向”,打破西方理性主义的乐观情绪。 中国当代文化和文学中的解构更多带有破坏性,任意性,追求绝对虚无。 2、叙述形式的试验:先锋小说 反逻辑,反意义、所指和能指的混乱 反文化、反价值、反语法、反阅读 文学变成了书写行为和书写事件 四、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演变 1、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文学的先锋意识,以消解的方式写作 王朔的“与其雅而假,不如痞而真”。人物之小,生活之实,精神之浅,道德之低。 2、90年代中期以后:一是与商业化炒作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