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嘌呤代谢
(2)AMP和GMP的生成 (天冬氨酸) (黄嘌呤核苷酸) AMP ADP ATP ADP ATP 激酶 ADP ATP 激酶 GMP GDP GTP ADP ATP 激酶 ADP ATP 激酶 (3)ATP和GTP的生成 从头合成的调节 需要消耗大量的ATP与氨基酸等原料,在机体精确的调节之下进行。 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和交叉调节。 正性调节:指促进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负性调节:是指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正性调节——两个关键酶的促进作用。PRPP合成酶和酰胺转移酶,底物ATP、5-磷酸核糖和PRPP促进其活性,增加IMP的合成;后端正性调节——由ATP促进GMP合成酶,由GTP促进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增加GTP和ATP的合成。 负性调节——6个长反馈调节:由AMP、GMP和IMP分别反馈抑制PRPPK和GPAT这两关键酶的活性;2个短反馈调节:由AMP反馈抑制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由GMP反馈抑制IMP脱氢酶的活性所进行的反馈抑制来调节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调节的意义:既满足需要,又不致于浪费。维持ATP与GTP浓度的平衡(交叉调节)。 ATP GTP PRPP 合成酶 PRPP 酰胺 转移酶 PRA IMP AMPS AMP ADP XMP GMP GDP IMP AMPS XMP AMP ADP GMP GDP GTP ATP GMP合成酶 AMPS合成酶 IMP脱氢酶 正性调节 负性调节 长反馈 短反馈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ade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A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HGPRT) 腺苷激酶 (adenosine kinase) 参与补救合成的酶 补救合成:细胞利用现成的嘌呤碱或嘌呤核苷重新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过程简单,消耗能量少。 补救合成过程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成。因此,对这些组织器官来说,补救合成途径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补救合成发生障碍,就会导致疾病,如:Lesch-Nyhan综合征。 莱施-尼汉综合征,又称雷-尼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 Lesch与Nyhan与1964年首次报道并描述本病的临床特点,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男孩发病、智力低下,舞蹈状手足徐动、脑性瘫痪,强迫性自残、攻击性行为和高尿酸血症等 ,多于12岁之前死亡,很少活过20岁。 莱施-尼汉综合征属于伴性隐性遗传的先天性代谢病,Seegmiller于1965年证实本综合征由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致嘌呤代谢异常所致。 其基本生化异常是HGPRT的缺陷,多源于基因的点突变或者缺失。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Lesch-Nyhan综合症。这种疾病患者常常被束缚在床上或轮椅上。现有的医疗技术对此无计可施,而只能寄希望于基因治疗。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体内脱氧核糖核苷酸是通过相应的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的。 这种还原反应是由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在二磷酸核苷(NDP)水平上进行的。 四、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包括3个基本步骤: (1)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核苷。 (2)核苷在核苷磷酸化酶作用下分解为嘌呤碱基和1-磷酸 核糖。 (3)1-磷酸核糖在磷酸核糖变位酶作用下转变为5-磷酸核糖。5-磷酸核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嘌呤碱基进一步代谢。一方面可以参加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另一方面可进入分解代谢,最终形成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 地点:肝、小肠和肾中进行。 有关尿酸 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为三氧基嘌呤,其醇式呈弱酸性。各种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随尿排出。因溶解度较小,体内过多时可形成尿路结石或痛风。 正常人血浆中尿酸含量为2-6mg%;男性平均为4.5mg%,女性为3.5mg%。 除了痛风,尿酸高还是许多疾病的危险指征。权威调查数据显示,高尿酸血症人群罹患冠心病死亡的几率是尿酸正常人群的5倍。 五、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 主要以竞争性抑制干扰或阻断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干扰核酸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肿瘤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十分旺盛,因此这些抗代谢物可用于抗肿瘤。 但是,这些药物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故对增殖速度较为旺盛的某些正常组织亦有杀伤性,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