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

儒家倫理的新發展:中篇 陳亦竺 林書安負責 許雅棠修補 一 新儒家的興起與禪宗的影響 「新儒家」的興起 新儒家(Neo-Confucianism)興起背景: 1.唐代 ◎佛教是當時中國思想和信仰的主流,在一般人的日 常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儒學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脫節,淪為南北朝以來繁 瑣的章句之學的延續< 儒學傳>,禮樂成為虛名 <新唐書>。 2.韓愈、李翱為倡導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欲樹立 「人倫日用」的儒學,想要使儒學能重新全面 地指導中國人的社會生活。 新儒教的濫觴 和韓愈思想與禪宗的交融 韓愈<原道>:「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 →→1.倡導的是「人倫日用」的儒學。 2.儒家之道無孔不入、無所不包,唯有如此, 「道」才能真正取佛教道教而代之。 3.表現儒家的「入世轉向」,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世教」 陳寅恪:韓愈「直指人倫,掃除章句之繁瑣」乃取法於新禪宗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 →→韓愈以降的新儒家全力排斥佛教,陳氏卻說新儒家是繼承 禪宗的入世精神而發展出來,是否有矛盾? 禪宗的入世精神 世間所有森羅萬象,君臣父母,仁義禮信,此即世間法,不壞。是故經文:「不壞世法,而入涅盤。」若壞世法,即是凡夫。<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 →→1.新禪宗沒有也不會改變對「此世」的基本態度:否定「此世」,捨離「此世」。 2.新禪宗對於儒家最重視的人倫世界無法給予正面肯定 3.新禪宗所能達到的極限是不破壞「世教」而已。 新儒教思想與禪宗 --兩者入世思想的分野 1 朱熹批評佛教:「釋氏論理,其初既偏,反復譬喻,非不廣矣。然畢竟離於正道,去人倫,把世事為幻妄,後來亦自行不得。到得窮處,便說走路,如云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豈非遁辭呼?」「佛氏本無父母,卻說父母經。」 →→新儒家即在新禪宗止步之地,再向前跨越,全幅肯定「人倫」「世事」是真實而非「虛妄」 1.新儒家在終極歸趨的方面和新禪宗截然不同。 2.就歷史進程言,新儒家是受到新禪宗「入世轉 向」的衝擊而激發內在動力。 新儒教思想與禪宗 --兩者入世思想的分野 2 韓愈<原道>劃分儒釋疆界 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大學>新的意義: 1.「正心」、「誠意」為儒家治天下之根基,也是 佛教的根本重地。 2. 但是,佛教的「治心」是為了捨離「此世」, 大學的 「治心」卻是為「入世、經世」做準備。 新儒家的道統論— 韓愈入新禪宗之室操其戈而來 新儒家的道統論:個人之間代代相傳的道統 ◎ <原道>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壇經>「衣將為信稟代代相傳;法以心傳心,當令自悟。」 新禪宗對韓愈的影響淵源: 陳寅恪言:韓愈年幼居韶州,新禪宗的發祥地,負值此學說宣傳極盛之時,退之在此學說濃厚的環境中接受感發。則然退之道統之說表面由<孟子>卒章之言啟發,實則因禪宗教外別傳之說所造成。 韓愈<師說>的背景 及其之於新儒學思想的意義 唐代儒家師道衰微的背景: ◎柳宗元<師友箴 序>今之世,為人師者眾笑之。 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唐代只有「章句之師」無「傳道之師」,師為社會所鄙視。即便上層社會重視的師生關係,也是科舉制度下「座主」與「門生」的關係,並非儒家之「道」。 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