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绪论讲义.pptVIP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波技术绪论讲义

美军E-2系列“ 鹰眼”预警机 A-50预警机(A50+费尔康) 俄罗斯A-50“中坚”预警机 我军预警机 电子战 — — 雷达克星 § 0.3 微波的应用 “百舌鸟”空对地反辐射导弹 (AGM-45A) 世界上第一种实战使用的空对地反辐射导弹,利用地面跟踪雷达波束进行制导,专门用来对付跟踪飞机的地面雷达,如高炮用炮瞄雷达等。60年代末在越南战场上曾广泛使用,共发射了250枚以上,中东战争中也曾广泛使用。 最大射程16千米,最大速度2倍音速,弹长3.05米,弹径0.203米,全弹质量177千克。 § 0.3 微波的应用 1965年7月,苏联提供的C-75防空导弹系统运抵越北。C-75导弹被苏联人称为“德维纳河” ,其实就是北约口中大名鼎鼎的萨姆-2导弹。“德维纳河”导弹系统可以引导3发导弹,同时攻击2.2万米高空同一目标,杀伤概率高达95%,几乎弹无虚发。 不过,此时的“德维纳河”系统尚未完备,经过几次战斗,美军发现了“德维纳河”导弹系统的弱点,开始采用低空飞临、机动规避的战术,同时出动EB-66电子战飞机对“德维纳河”系统的雷达实施强力干扰。除此之外,美国空军还使用烈性炸弹、钢珠炸弹以及“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攻击越北防空导弹部队的阵地,使其战斗力遭受重创。 到1967年后期,“德维纳河”的作战能力急剧下降。一位防空部队指挥官在报告中称,防空导弹部队需要发射9~10枚导弹才能击落一架敌机。 越战中的雷达战 为此,越北防空部队对敌人的战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德维纳河”导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装。为对抗美军的电子干扰,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危险的实验。他们以自身为饵,在防空导弹系统受到攻击时并不发射导弹,而是对制导站仪表和屏幕上的干扰信号进行分析,调整导弹的制导频率,最后终于成功摆脱了敌人的电子干扰。为抓住作机动规避的敌机,专家们改进了“德维纳河”导弹的弹头,增大了弹头碎片的分散角度。这就相当于渔网增加了面积,鱼再想跑出去就困难多了。 升级后的“德维纳河”性能大增,即使在强烈的电磁干扰下,仍能正常工作。而且,导弹的战斗准备时间也大大缩短。最让人兴奋的是,“德维纳河”终于可以用被动模式跟踪飞机了。也就是说,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制导站的雷达不用再始终照射着目标,操作人员也就不必担心自己会受到敌人反辐射导弹的攻击了。 越战中的雷达战 越战中的雷达战 1972年12月,越南参加巴黎和谈。为了对越南政府施加压力,美国向越北实施战争以来最猛烈的轰炸。成群的战机在越北上空轰鸣,最后一场空中恶战爆发了。 从1972年12月12~29日的17天时间里,在河内附近共击落了31架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平均每天接近2架,令美国空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痛失败。美国失去了将战争继续下去的信心。1973年1月27日,美国政府只好在和平协议上签了字。 1965年到1972年,苏联共向越南提供了95套防空导弹系统、7658枚导弹。到越南战争结束时,共耗费6806枚导弹,摧毁了美军130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越南战场成就了“德维纳河”导弹 “红色神箭”的美名。 哈姆(HARM AGM-88)反雷达导弹 研制国家: 美国 使用国家: 美国和另外12个国家 服役时间: 1985 长: 4.17米 体直径: 25.4厘米 翼展: 1.13米 发射重量: 361千克 弹头: 66千克爆破碎裂弹头 制导: 被动雷达引导 推进: 聚硫橡胶固体推进器 射程: 25公里 单价:28.4万美元 速度:1216公里/小时 反雷达导弹由弹体、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装置等组成。战斗部重量一般在200千克以内,常用普通装药,由触发或近炸引信起爆。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多采用被动式雷达寻的制导或复合制导。多数反雷达导弹的发射重量为数百千克,射程在100千米以内。   空地反雷达导弹,通常用于攻击选定的目标。发射前要对目标进行侦察,测定其坐标和辐射参数,并用机上侦察和指示设备进一步测定目标的准确坐标,当目标处于导弹有效发射区内时即可发射。   最早的反雷达导弹是美军1964年装备的“百舌鸟”(AGM-45A)。美国也是研制和装备反雷达导弹最多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末装备了“标准”(AGM-78),80年代初装备了“高速反雷达导弹”(AGM-88A);英、法联合研制的“战槌”(AS.37)反雷达导弹于70年代初开始装备部队;法国研制的“阿玛特”反雷达导弹于80年代初开始装备部队;前苏联研制的AS-5、AS-9分别于60年代和7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除上述空地反雷达导弹外,美国还研制了舰舰、空空等类型的反雷达导弹。 国产飞腾2000(FT2000,H9变种之一)反辐射地空导弹简介: 车载4联装垂直发射,作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