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细菌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细菌研究进展

BY Fuquan Hoo 一.微生物新种类的出现不断刷新我们 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一个东西是否具有生命,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医学实践中,如果我们对生命本质无法把握,不知道什么算是有生命的,一个生命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那就会带来极大问题。遗憾的是目前我们人类正处于这种状态。 (一)Kajander 一派人的基本观点 纳米细菌与疾病 Nanobacteria: Facts or Fancies? Pasquale Urbano and Francesco Urbano: PLoS Pathogen, 3(5); May 2007 * 纳米细菌(Nanobacteria) 对生命本质认识的新挑战 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有人会说,有生命的东西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 的基本特征,据此可以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是有生命的。 其实不然,很多例子可以突破上述生命的基本特征。 微生物新种的不断出现就一次又一次突破我们对生 命本质的认识,使我们对那些处于生命与非生命边缘 的东西无法做出判断。 在微生物发现之前,人们认为,有生命的东西至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菌的发现突破了这一界限。 后来人们认为,生命至少应该至少是一个细胞吧?但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的发现有突破了这一界限。 恩格斯曾经曾经说过说“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病毒还复合这一界定。 但当只有核酸而无蛋白质的“类病毒”(viroids)出现后,又使人们大吃一惊。但还可以想象,因为只要有核酸,就可以翻译出蛋白质来的。 但当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的“朊病毒”(prion)出现的时候,我们更加瞠目结舌!这朊病毒是有生命的吗?如果是,没有遗传物质,它是怎么遗传的呢? 一次又一次微生物新种的出现,不断颠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我们不得不问: 什么是最简单的生命形式? 最简单的生命可以简单到什么程度? 生命最本质的定义是什么? 对这些关乎生命的根本问题,我们还无法回答。 二.“纳米细菌” 的出现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芬兰人Kajander 及 Ciftcioglu 1998年在 PNAS上报道:他们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形式,几何尺度在纳米水平,称为“Nanobacteria”, 它有生命,可以复制,是一种传染性因子,可引起人类结石病、硬皮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下面,我们先介绍 Kajander 等人这一方面的发现与观点,再介绍反对的观点。 1992年,芬兰科学家 Kajander 等在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发现在没有细菌污染的情况下,仍有部分细胞生长繁殖不佳, 发生空泡样变性、溶解或凋亡,于是对这些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细胞内发现了一种很小的原核微生物,其直径约 50~200 nm,称为Nanobacteria,并申请了专利。 纳米菌约50~200 nm,能通过细菌滤器。革兰染色阴性,呈球状或球杆状,壁很厚。 纳米菌在普通培养条件下不能生长,而在RPMI1640 或DMEM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加入10%胎牛血清能促进其生长。 生长后表现为贴壁很紧的颗粒和沉淀,可芽生生长、断裂生长,生长缓慢,在有血清培养基中代时为3天,无血清培养基中代时6天,1月左右才能培养可见结果。 基本生物学特性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纳米细菌可诱导环境中的钙、磷在菌体外沉积,生成羟磷灰石碳酸盐结晶,形成坚硬的矿化外壳,使其耐受高温和强酸,即使在90℃高温或1N HCl中也能存活。 纳米菌的外层磷灰石结晶,构成很厚的壁(是一般细菌细胞壁厚度的2倍)。厚壁外表面形成粘性物质,菌体相互粘附,形成生物膜(biofilm)样结构。 纳米菌的矿化外壳经由傅立叶变换红外线色谱仪(FTIR) 测得其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羟磷灰石。能量色散 X 线微量分析(EDX) 发现纳米菌矿化外壳中主要是钙、磷成分, 这与结石的成分相似。 商品化羟基磷灰石 纳米细菌 能量色散X线微量分析(EDX)法检测钙磷峰 粘附在培养管底的纳米菌 图 A 的 Hoechst 染色 纳米菌的负染色 透射电镜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5: 8274–8279, 1998 200 nm 纳米菌扫描电镜图 分裂中的纳米菌 外附一层磷灰石 纳米菌包埋 在磷灰石中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5: 8274–8279, 1998 1um 100nm 1um 200nm A.平板上的纳米菌菌落 B. 在A中箭头所指的菌落(40X) C. 菌落周围针样磷灰石结晶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