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人际吸引与亲和3.ppt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人际吸引与亲和3.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人际吸引与亲和3

“以才服人”:能力吸引 进化适应性:能力吸引是繁殖策略的重要体现 女性在择偶时会更关注男性的财富以及地位,反映着女性往往会受到能力的吸引; 能力也促进了互惠式利他行为的产生,对方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才能在你需要时力所能及。 具有魅力的一些品格 一般来说,那些正向的词汇都会产生吸引力,而负向的个人品质则会令人讨厌。 1968年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实验 评价最高的是真诚,最低的是虚伪 进化中的意义 具有魅力的一些品格 1、值得信赖(89%) 7、肯花时间陪我(62%) 2、待人忠厚(88%) 8、个性独立(61%) 3、爱帮助人(76%) 9、健谈(59%) 4、热心且富有感情(82%) 10、有智慧(58%) 5、诚恳坦率(75%) 11、有社会良心(49%) 6、有幽默感(72%) 互惠式的好感 “投桃报李”:对等律 体现了人际吸引的强化理论: 人们一般都会喜欢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自尊的中介作用 自尊差别对对等性需要的影响 对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自我尊重高的人,他人的排斥或喜欢不会对他有太多影响,即“荣辱不惊” 对于自我尊重低的人,非常需要他人的尊重,因此会因为这种尊重的满足而十分强烈地喜欢对方。 “投桃报李”:对等律 对等律推论所造成的误解 “我们喜欢某人,因而某人也喜欢我们”,属于一种主观的幻想和理解,并没有把握,因此容易造成曲解和误会。如,单相思。 “重复的囚徒困境”(IPD) 第一次主动地选择合作; 如果对方也选择合作则一直合作下去,如果对方选择了背叛则我方也马上背叛。 “患得患失”:得失律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作用 人们对一个人的喜欢不仅和来自这个人的肯定的报酬量有关,也与这些报酬量的增减有关。 在“得”的场合,我们对于一个提高自己自尊心的人产生更多的好感; 在“失”的场合,对于经常和自己过不去的人,会越来越不喜欢他。 进化的观点: 人类已经进化出能够觉察他人利他行为诚意的适应器(威廉迈克尔布朗William Michael Brown) 让人们喜欢你 掌握接近因素,增加熟悉度 关注相似性,忽视差异性。 表达积极情感,寻求共鸣。 注重外在表现, 但不要只看他人的外表 营造愉悦心境。 熟悉性和邻近性 相似性和差异性 外貌 互惠性 内容提要 我们为何彼此走近 1 人际吸引的规律 2 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3 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零点接触-单向、双向相识 零点接触:完全无关 单双向注意:期间只经历了交际双方微乎其微的接触,从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的了解,到双方注意到对方却无实质性接触。 促进接触的因素 物理上的距离 其他因素及例外 “神交”、网络、外貌等 单双向注意-表面性接触 单双向注意水平的人际关系是短暂的、表面性的。 包含着一定程度的实际交往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处于这一水平。 表面性接触: 对方是个角色,情感因素少 关系非人格化 表面性接触-亲密 表面性接触水平之后,就出现了更多的运用个人内在特性来影响彼此关系发展的机会。 亲密 把交际伙伴看作独特个体 彼此之间在情感、认识和行为上存在着亲密关系;双方或多或少地具有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想法和同样的行动。 表面性接触-亲密 同别人发展关系也应掌握好时机 表面性接触水平之前:互惠原则; 从表面性接触向亲密水平转变的过程:得失原则; 互有好感阶段:双方适应的自我表露。 轻度卷入: 双方心理世界小部分重合,双方的情感小范围融合。 中度卷入: 双方已发现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彼此的情感融合范围也相应较大。 深度卷入: 双方已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彼此的心理世界高度(但不是完全)重合,情感融合的范围也覆盖了大多数的生活内容。 亲密的程度 第八章 人际吸引与亲和 第八章 人际吸引与亲和 * 社会心理学导论 陈挺 ctsppc@第八章 人际吸引与亲和 内容提要 我们为何彼此走近 1 人际吸引的规律 2 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3 内容提要 我们为何彼此走近 1 人际吸引的规律 2 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3 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人很难无止境地孤立 如果人不能从他的监狱中解放出来,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 ——弗洛姆《爱的艺术》 生存论与本能论 生成论:亲近以求生存 柏拉图(Plato)——相互亲近是为了生存 缺陷:过于笼统 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为什么还有亲近的需要? 本能论:生而相互亲近 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本能地欲与他人接近。 麦独孤——人合群本能促使人们相互亲近。 缺陷:没有看到人的本质主要在于社会性 把本能看作所有人类行为的原因,又用人类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