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胞生物学-第十三章.ppt
坏死细胞 凋亡细胞 细胞色素c诱导的凋亡细胞DNA电泳图 1.细胞色素c诱导0 h 2.细胞色素c诱导1 h 3.细胞色素c诱导2 h 4.细胞色素c诱导3 h 5.细胞色素c诱导4 h 6.阴性对照 7.Marker ( 自赵允、翟中和) 细胞外信号 如果细胞外的信号促进程序性细胞死亡,则属于死亡的正控制。若细胞外信号抑制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则是死亡的负控制,将这种信号称为存活因子(survival factors)。目前对存活因子是如何作用的,基本不了解。 促进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例子很多,也研究得较为清楚。左图显示了细胞外信号——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激发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受体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激发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就是细胞外信号对程序性死亡的正控作用。 TNF是一种能够杀死肿瘤的因子,它是由免疫系统的细胞合成的。TNF的受体TNFR1是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家族的成员,是由三个亚基装配而成的膜蛋白。受体的每一个亚基都含有一段由70~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跨膜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 TNF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死亡结构域构型的改变,招募了许多细胞质蛋白与之结合,如FADD(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TRADD(TNF receptor-associated death domain)和前体caspase-8,这些蛋白都具有死亡结构域。 在前体caspase-8相互结合前,它们的酶活性很低,但当两个或多个前体caspase相互结合在一起时就进行相互切割并被激活。最后激活的起始caspase-8含有四条多肽链,是由两个前体切割后装配而成的。激活的起始caspase-8作用于执行前体caspase,并将之激活,引起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细胞内信号 除了外部信号激发程序性细胞死亡外,细胞内源信号也会激发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包括:DNA损伤、细胞质中Ca2+浓度过高、极度氧胁迫(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等。在内源信号中有些是促进细胞死亡的正控制信号,如细胞色素c,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optotic protease-activating factor,Apaf)。内源信号中也有抑制细胞死亡的负控制信号,如哺乳动物中的Bcl-2蛋白(Bcl-2 protein)和Bcl-x蛋白。 下图是细胞内源信号激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由于细胞内的损伤等信号激活了Bcl-2家族中的促凋亡前体蛋白,如Bda或Bax,使它们从胞质溶胶转移到线粒体外膜(插入到外膜中),使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原本松散结合于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的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胞质溶胶。 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细胞色素c全部从凋亡的线粒体释放到胞质溶胶,因此推测细胞色素c(以及随细胞色素c一起释放到胞质溶胶的某些线粒体膜间隙的基础蛋白)是传递细胞凋亡的关键信号。 细胞色素c进入胞质溶胶之后,与Apf-1因子、前体caspase-9等装配成多蛋白的复合物,将前体caspase-9激活(与caspase-8不同的是,复合物中的前体caspase-9无须经过切割即可激活)。 激活的前体caspase-9作为起始caspase,激活下游的执行caspase,再由执行caspase作用于靶蛋白引起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细胞色素c传递细胞凋亡信号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思考 P467:1,2,3,5 L细胞 L cell W.R.Earle(1943)从正常雄C3H/Am系小白鼠的皮下组织分离出来的连续继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系。开始是用含马血清30%、鸡胚浸出液(1∶1)20%、Earle缓冲液50%的培养液培养。不用胰蛋白酶处理,只用移液管即可分离出来,形成细胞悬浮液。因系L实验组而命名,在L之外无连续继代培养细胞系的报道。为最初现存的确立细胞株(Esta·blished cell line),与人子宫癌海拉(HeLa)细胞一起广泛应用于种种目的的实验。L细胞来源于正常的皮下组织细胞,但在培养过程中受甲基胆蒽处理则恶变,移植于C3H系小白鼠皮下则形成肉瘤。因为是在试管内最初的癌化细胞而出名。Samford等用显微操作器将细胞单个剥离,分离出能形成不同程度癌肿的克隆细胞系。克隆L-929为其中之一,作为标准细胞株供作各种定量的实验。L-929细胞系不能使C3H/HeN小白鼠形成癌肿。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一)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 19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