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自觉遵守法律1
第 八 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內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主要任务; (2) 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3)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何谓宪法?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宪法的历史发展 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阶级的斗争和妥协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惯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1)1954年宪法(106条)(2)1975年宪法(30条)(3)1978年宪法(60条)(4)1982年宪法(138条) 我国现行宪法: 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 (二)宪法的特征 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既具有与其他法律的相同之处,也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我国宪法的鲜明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制定法律的依据,其他法律不能和宪法抵触或矛盾,否则无效;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公民权利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五)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六)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计划生育、养子、赡养老人)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 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民法通则》第八条第二项:“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四章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详解.ppt VIP
- T_HAEPCI 55—2023(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与管控技术指南).pdf VIP
- 青春筑梦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启航未来职业生涯.pptx VIP
- 【新教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学习伴我成长》课件.pptx
- T ACEF 111—2023 焦化污染土壤多环芳烃生物修复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指南.pdf VIP
- MTT 114-2005 煤矿用多级离心泵.pdf VIP
- TACEF 112-2023 焦化污染土壤多环芳烃生物修复智能监测设备配置技术指南.pdf VIP
- GBT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 概述和导则.pdf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pptx VIP
- 2《住宅项目规范》宣贯培训-第3章.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