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终身学习的政治学基础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誰來決定教育過程中所具有的價值觀─目標、教材、教學方法… 國家起源論與社會教育 生存需要說 求生存為生活、歷史演變之中心 人類以互助為求生之道 國家妥善用全,以保障國民之生存 國家功能論與社會教育 福利國家 以國家力量促進社會安全 國家目的論與社會教育 增進個人幸福、促進全人類發展 政治權力論與社會教育 民主政體 政治系統論與社會教育 政治系統與環境的互饋過程 政治文化 political culture 顯性與隱性的政治社會化 政治發展論與社會教育 民族國家所面對的危機 心理建設─公民平等的政治文化 當強調希臘對於教育的重視時,是否應該反省當時對於「奴隸民」或是「女性」地位的省思? 教化 → 教育 → 學習 政治與社會教育的整合 社會教育可增進政治的穩定發展─ 提升國家意識、鞏固政府組織、保障人民權益、確立政黨觀念 政治可以促進社會教育的發達─ 教育為國家事業,社會教育無法脫離政治而獨立 社會教育應配合政治理想的實踐 社會教育必遵循政治策略之要求 社會教育須透過政治手段而推行 Which first ? The education or the politics ? Citizenship is the key competence. (陳啟清,2003;Field, 2000) 理念─ 終身教育 場域─ 社區 內容─ 公民教育 Context matters 社區是文化公民權的實踐場所(陳雪雲,1999:22) 廣義的公民素養─ 讓民眾具備參與公共生活的知識和能力,透過平等地溝通和理性的對話,達成社會共識 台灣公民教育的典範演變 科際整合 → 國家vs.社會 → 自由主義vs.社群主義(劉阿榮、林麗菊,2000) What we concern now ? the balance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自由主義 公民共和主義 社群主義 多元文化教育 公民教育的內在價值體系 為什麼需要公民教育?公民合理、平等及成熟的參與民主政治,尊重個人價值,又使個人與社會理想相結合的一種表現;但就現況來說,即使人民擁有了權利也還沒能擁有相對的公民意識 價值觀是誰的價值觀? 公民是為一種資格、地位,國家僅為確保個人權益存在 公利大於私利,強調共善政治與公民德行 以共同的生活背景為基礎,強調深根化的積極社群實踐 培養尊重欣賞不同文化的素養,以及處理文化衝突的能力 公民的主體價值、公民與國家或社群的關係 外在結構的國家體系 新國家主義論述下的國家自主性 nation state as an agency 以國家中心論研究取向特性的觀察 國家反應的政治內容與政治行動 國家行動者的認知 國家權力結構的認識 國家與民間社會的互動關係 現代國家的職能變遷 全球化 國家的消解 囚鎖 (caging):社會生活的國家化 選擇:supranational or localizational ?? 國家權力 經濟資源 社會資源 支配階級 次屬階級 國家A 國家B 國家C 國家D 社會不平等、寡頭統治和政治冷漠感 不平等的消費者集合的主權 未完全提供人民消費主權 國家與公民互為主體的民主參與體系 民主體制的合法來源 有限的多數統治:少數權利限制之多數統治而與全體人民相關連 多數所指涉者係以公共事務為對象 民主體制的公民參與 政黨與精英的競爭制度 如同市場制度之於經濟 專家政府僅為手段而非目的 如何確保專家在一個民主社會之中的地位? 如何確保公眾對專家能維持適當之控制以符合民主之條件? 公民參與的權力機制 「參與」與「競爭」為多元政治之兩項指標 決策權之控制力對個人及團體而言向來皆是不平等的(Dahl,1956:51、129-138)。 精英民主論 vs. 參與民主論 精英民主論 多元性之少數政治精英 積極與消極相輔之政治態度 不同社經地位的平衡 若有必要則訴諸行動上潛在活躍的公民 民主體制的權力控制 無法保證其憲法及法律不含有國家權力及統治階級濫行壓迫之內容 弱勢政府(weak government)、消極國家;濫權 vs. 僵局 協和式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多數派與少數派的權力分享 權力的分散 公平的權力分配 權力的委任 對權力的正式限制 公民投票經常是政府手中的政治御用工具而非用以對抗政府的武器 結語 當前的公民教育缺乏以國家為主體的認識體系 全球化對教育體系建構的效應:國家提供終身學習的目標定位、終身教育政策的選擇性及自主性降低、終身教育政策的改革目標受全球人力市場限囿、國家對終身教育實務範疇的主導性降低、終身教育體系受國際互動影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