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4月9日 鉴赏诗歌的形象——《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下)
2018年4月9日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年中考湖南省长沙卷】古诗文阅读。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即可。)
2.(1)拟人手法:作者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2)比喻手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试题分析】
1.
2.
【参考译文】
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分析现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分析现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是理解诗歌情感主旨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意象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的,因而,弄清意象的字面意义是理解其深层意义的第一步。
2.
诗歌中的意象许多是生活中的形象的再现,是作者对生活的凝练概括、深刻理解。因此,要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就必须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去感知,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去感知意象的内涵。
3.
诗人总是依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取意象的某一层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思。这就需要我们在解读时深入体会,分析具体语境中诗人选取意象的侧重面,从而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
2.诗中塑造了一幅什么样的景物形象?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3.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③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之称。③元:同“原”。
4.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5.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6.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7.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8.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9.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0.这首诗表现了孟浩然怎样的清高品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请对首联作简要的赏析。
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一、二两句诗中的“孤烟”“独树”,表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13.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1.答案示例:我最欣赏诗中的“幽”字。既写出了竹林的幽深寂静,又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雅致,凸显了诗人恬淡高洁的心境。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开放性试题,任意选择诗中你最欣赏的字或词结合具体诗句内容来赏析即可。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即“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4月13日 五大发展理念——《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人教(下).doc
- 2018年4月13日 台湾的外向型经济——《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人教(下).doc
- 2018年4月13日 名句名篇默写——《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下).docx.doc
- 2018年4月13日 名句名篇默写——《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下).doc
- 2018年4月13日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二)——《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下).doc
- 2018年4月13日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必修3.doc
- 2018年4月13日 有关化学平衡的简单计算——《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必修2.doc
- 2018年4月13日 欧洲的畜牧业——《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下).doc
- 2018年4月13日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下).doc
- 2018年4月13日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必修2.doc
- 2018年4月9日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下).doc
- 2018年4月恩城中学高三理科数学模拟测试题有答案.doc
- 2018年4月瑞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适应性测试科学试题.docx
- 2018年4月第三届名师大会人教版物理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习题课课件 (共8张PPT).pptx
- 2018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数学练习(一模).docx
- 2018年《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按最新人教版整理).doc
- 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8年三明市AB片区联盟校高三质量检查B卷理科数学试题.doc
- 2018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doc
- 2018年5月(上) 人与自然-备战2018年高考作文之万能素材&模板.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