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
崇明区 2018 年等级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生 命 科 学
一、选择题
1. 初中生小张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增长期, 但其经常感觉到腿抽筋并有严重蛀牙, 他可能需要补充无机盐
A. Na+ B. Ca2+ C. Mg2+ D. Zn2+
【答案】B
【解析】机体内缺少Ca2+时,易导致腿抽筋并容易患有蛀牙,B正确, A、C、D均错误。
2. 图1 为某多肽结构示意图, 该多肽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参与氧化供能所需改变的化学键或基团依次是
A. ①和② B. ③和② C. ③和① D. ③和④
【答案】C
【解析】该多肽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此过程会发生③所示的肽键断裂;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参与氧化供能,其代谢的终产物是CO2、H2O和尿素,①所示的氨基会发生改变。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3.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 CH4N2O) 分解为 CO2和 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但分解产物 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 下列关于配置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
A. 仅尿素 B. 尿素+葡萄糖 C. 仅葡萄糖 D. 牛肉膏蛋白胨
【答案】B
【解析】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其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此外还应有提供碳源的葡萄糖等营养成分;牛肉膏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是氮源和维生素。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4. 图 为葡萄萄进入红细胞的运输过程, 其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A. ①的浓度
B. ②的流动性
C. ③的数量
D. ②的层数
【答案】C
【解析】题图显示:①所示的葡萄糖分子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③所示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其运输速度存在的一个饱和值的大小取决于③的数量,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5. 减肥的成功依赖于脂肪的转化, 如果人体减掉了 10 kg 脂肪, 其中 8.4 kg 被转换成气体呼出体外,而剩下则转化成了水。 这一转换过程主要涉及
A. 三羧酸循环 B. 胆汁乳化 C. 糖酵解 D. 卡尔文循环
【答案】A
【解析】人体内的脂肪被转换成气体和转化成了水,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实现的。在三羧酸循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中,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H2O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NADH),A正确;胆汁乳化的结果是将脂肪变成脂肪微粒,B错误;糖酵解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和[H],C错误;卡尔文循环是指CO2中的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D错误。
6. 图 为小鼠 T 型迷宫学习模型。实验时打开电刺激,并将小鼠放入“ 开始臂” 中,经过连续数天的反复操作后,发现小鼠进入 A 端次数的百分比由 45%增加到 95%。 下列属于小鼠由该实验建立的条件反射是
A. 在“ 开始臂” 中向前走
B. 进入迷宫后选择走向 A 端
C. 进入迷宫后选择走向 B 端
D. 闻到食物的香气后走向 A 端
【答案】B
【解析】实验时打开电刺激,并将小鼠放入“ 开始臂” 中,经过连续数天的反复操作后,发现小鼠进入 A 端次数的百分比由 45%增加到 95%,说明经过多次训练,小鼠进入T 型迷宫后,选择走向有食物的 A 端,B正确,A、C、D均错误。
7. 科学家对 1976 年世界首次爆发的埃博拉疫情的 14 名幸存者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过了 40 年,他们的“ 血液细胞” 在遇到埃博拉病毒时仍能发生免疫反应, 并能在血液中检测出该病毒的抗体。 此“ 血液细胞” 是指
A. 巨噬细胞 B. 记忆 B 细胞
C. 浆细胞 D. T 细胞
【答案】B
【解析】世界首次爆发的埃博拉疫情的 14 名幸存者,在初次感染埃博拉病毒时体内产生的记忆B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埃博拉病毒),且对抗原十分敏感。当再次遇到埃博拉病毒时,在抗原的刺激下,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这些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该病毒的抗体。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分析
①初次免疫:机体在第一次接触某种抗原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由于体内没有识别该抗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第二框 创建新集体.ppt
- 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第一框 丰富多样的情绪.ppt
- 七年级上册112创建新集体.ppt
- 七年级上册4.2感悟青春.ppt
- 七年级上册2-2享受学习课件.ppt
- 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课件.ppt
-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走进青春2课件.ppt
- 七年级上册《感悟青春》之青春误读.ppt
- 七年级上册《感悟青春》课件.ppt
- 七年级上册思品第六课第二框善于调控情绪.ppt
- 上海市普陀区2018届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
- 上海市宝山区淞浦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word.docx
- 上海市普陀区2018届初三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 上海市普陀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政治试题(原卷版).doc
- 上海市普陀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政治试题(解析版).doc
-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doc
-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二模)数学试题(WORD版).doc
-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二模)物理试题(WORD版).doc
-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doc
-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二模)生命科学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