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抗癌患者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事迹
一位抗癌患者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事迹
2009年9月2日《健康报》第4版整版报道了著名电台主持人胡晓梅在抗癌救父路上心得和感言,现转载如下:
胡晓梅
1971年12月24日生于江西, 著名电台主持人、畅销书作者。1992年—2007年主持的电台节目《夜空不寂寞》在深圳保持了连续15年的最高收听率纪录,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广播奇迹”。她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两项国内的行业最高大奖: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全国首届十佳栏目”。
点击图片可放大
无比清楚地记得,2008年4月的一天早上,接到电话说父亲患癌的那一刻,我正挤在电台人头攒动的电梯里,如五雷轰顶,眼前一阵发黑,伸手扶住了身边的人才站稳。脑子里即刻闪现的是好朋友小赵的父亲,被肝癌化疗折腾得只剩六十多斤。他是肠癌肝转移后,肛门切除,挂着粪袋每天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无法进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每天最大的期盼是早晚两次家人把他抱上轮椅,推到门口抽一支烟。受尽折磨却无比顽强的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努力抓住生的希望,对女儿说:“再做一次化疗吧,再来一次!我顶得住!”
从老人确诊到离世的两年时间,小赵和她的妈妈已经欲哭无泪。人生最痛莫过于此,眼睁睁地看着最亲的人被病魔摧残至死,心都碎了却无能为力,更无从安慰。这个极端痛苦的煎熬过程把小赵和她母亲也几乎击垮,无论从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我这个旁听者能给予的也只是倾听和同情。根本不能想象,这么恐怖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家庭!
在手足无措的时候,第一个赶到身边安慰我的,是小赵。我问她,治疗一定要那么痛苦吗?她说是,医院没有更好的办法。
怀着满心的焦虑和恐惧,可在父亲面前我们却要假装轻松,极力隐瞒,警觉的父亲小心翼翼地从我们的眼睛里寻找着蛛丝马迹。我们抱着侥幸四处奔波求助,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下了同一个判决:原发性肝癌,晚期,多发,无法手术,只能介入化疗,最多撑四到六个月。
我开始晚晚从噩梦中尖叫惊醒,万般无奈之下,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徐克成院长。我记得多年前曾在电台节目中帮助他医院的两个肿瘤病人向社会募捐。我打电话向徐教授描述了父亲的症状,征询他的意见。当时正在国外讲学的徐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句话:“晓梅,无论你选择哪家医院,你记住,象你父亲这种情况,原有慢性肝病,肝功能不会好,一定不要轻易化疗。”
当时的我,非常困惑,当今医院对癌症的治疗,除了手术切除,就是化疗、放疗。手术不能做,化放疗不能选,那还能做什么?!
虽然充满困惑,但我相信他说的话。记得10多年前,他曾经同样语重心长地在我的电台直播节目里告诫广大听众不要相信什么能使大小三阳转阴的“基因疗法”,说那都是骗人的鬼话!为此他走出电台大门就遭人围攻恐吓:“徐教授,我们知道你说的是科学。但你不要挡人财路,小心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这样一个说实话的医生,在他60岁的时候出来创办医院,是缘于十几年前,一位他非常敬重的领导和专家,在因癌症而死亡前,建议他办一所医院,“好好做人,好好为病人做事”;更是因为心愿未了——1970年,在他还是中国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一名年轻的内科医生时,他的母亲患肝癌去世,丧母之痛促使他走上癌症研究之路。他本人也曾是一位癌症患者。作为患者兼医者,我相信他因为切身体会,定然更能了解病人和家属的感受和需求。
我等待着徐教授回国,郑重地将父亲交给他。身边的亲朋好友纷纷质疑我的决定,为什么要选择一家规模不大的医院?
但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在无法手术,没做化放疗的情况下,父亲从悬崖上被拉了回来,不仅远远超越了当初医生所判决的时间,并且面色红润、劲头十足地生活着,肝肿瘤标志甲胎蛋白降至正常,他老人家上午公园吹笛,下午会所打球,周末钓鱼打牌,几乎没人相信他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 其实,父亲肝脏上的肿瘤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被有效地抑制了,不影响日常生活。而这正是徐教授强调“以人为本”“带瘤生存”的治疗思路。
在这惊心动魄的抗癌之路上,作为患者家属,我深切地了解到,抗癌是一场持久战,不是肿瘤存在就万念俱灰,也不是肿瘤消失就万事大吉。傅彪、罗京、台湾首富郭台铭的弟弟郭台成,都曾采用了昂贵的药物和技术,但“最新科技”却却无法阻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拯救他们的生命。而对于癌症病人来说,希求的是生命的延长和保持常人的生活质量。
相形之下,我家是多么幸运,除了一次介入、一次冷冻,父亲就只用“复合免疫疗法”有效地控制着病情。痛苦小,费用低,并且不用长期住院,每念及此,母亲都忍不住对我说:“晓梅,这真是你的福报啊。你十几年在电台节目里帮助别人,现在回报在你爸爸身上。”我知道母亲是在用这种“唯心”的方式表达心中几乎不能置信的喜悦,我更知道的是,这一切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个医德和医术同样超群的医生。
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