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周末练习(一)(解析版).doc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周末练习(一)(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周末练习(一)(解析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周练(1) 一、选择题 1.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受禾”、“求年”、“有足量”这三个词都是有关于农业的,农业的发展对于当时中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的收成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求年”只是一个祭祀活动,并不能决定农业收成,B选项错误。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地位 【名师点睛】从中国自身的范围看,农业也并非从一个中心起源向周围扩散,而是由若干源头发源汇合而成的。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各有不同的起源;华南地区的农业则可能是从种植薯芋类块根块茎作物开始的。即使同一作物区的农业也可能有不同的源头。在多中心起源的基础上,我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基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传统的差异,经过分化和重组,逐步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成为不同民族集团形成的基础。中国古代农业,是由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农业融汇而成,并在他们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向前发展的。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多元交汇。 2.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引文的准确理解与分析。题干中引文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经济形态的向往,也就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种自然的较为淳朴的生活,与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的模式状态相符合,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是谈到人们“佃则有田”,而没有阐释土地过度集中,故A项排除;“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说明人们有力可耕,故B项排除;题干中地权依然三是地主阶级,作为劳动者的农民,两者是无法契合。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 3.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昆山 A. 女尊男卑的社会秩序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材料关键信息“乡村妇女”、“与男子共其劳”,题干材料的核心,即体现“男耕女织”的经济组织形式,即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是当时正常的生产方式,故D项正确;并不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也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的萌芽,故B项错误;C属于手工业。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名师点睛】 一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三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运用两种方法。一是联系的方法,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情况需联系当时的政治发展情况;二是辩证的方法,对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它蕴含的消极因素。 4. 图片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牛耕》邮票。邮票中的生产工具是 A. 耧车 B. 耦犁 C. 曲辕犁 D. 翻车 【答案】B 点晴:抓住题干中的两牛一人的特点,再结合“耧车”“耦犁”“曲辕犁”“翻车”等工具的特点分析判断即可。 5.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其所盛种粒”“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以知道是播种工具。联系所学,教材中只有提到汉代的播种工具耧车,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ACD排除。 6. 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一片赞誉之词。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成熟时期,你会回答 A. 新石器时代晚期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开始掌握冶铜技术,与题目中的信息“进入繁荣时期”不符,故排除;春秋战国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