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南子·俶真篇》校補
蕭旭
靖江市廣電局
《淮南子》21卷,是西漢初年由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1年)招集門客,于漢景帝、武帝之交時撰寫的一部論文集。于武帝劉徹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進獻於朝廷。
東漢許慎、高誘作注(今本許注、高注相雜)。有清以降,眾多學者整理此著,成就斐然。千慮一失,智者難免。析疑訂誤,固有俟乎方來者也。本稿在前修、時賢的基礎上作校補,誤者正之,是而不盡者申證之,諸家未及者補之。此為《淮南子》第二篇《俶真篇》的校劄,本稿以張雙棣先生《淮南子校釋》所依據的《道藏》本為底本。
(1)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人謂之固矣;雖然,夜半有力者負而趨,寐者不知,猶有所遁
按:寐,《莊子·大宗師》作“昧”,馬敘倫曰:“昧借為寐,《說文》:‘寐,臥也。’”楊樹達說同。《莊子》“遁”作“遯”,古字通。成疏:“遯,變化也。”此說是也。林希逸曰:“遯,失也。”鍾泰從之,未得。俞樾曰:“山,疑當讀為汕,《爾雅》:‘罺謂之汕。’藏舟、藏汕,疑皆以漁者言。”武延緒說同,章太炎、馬敘倫並申俞說。王叔岷曰:“(俞)說殊牽強。茅坤評《淮南子》:‘山疑作珠。’亦是臆說。古人設譬,多以舟、車對舉,《記纂淵海》59引此文山正作車,最為可貴。惟《淵海》晚出,未知何據?或改山為車,亦未可知。”“山”讀如字,不煩破讀改作,《文選·雜體詩》、《頭陀寺碑文》李善註二引《莊子》並作“山”,《書鈔》卷137、《類聚》卷9、71、《御覧》卷67、394、768、《事類賦注》卷16、《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51、又續集卷27引亦並作“山”。《莊》書固以“山”、“澤”屬文,《天下篇》:“山與澤平”。趨,《莊子》作“走”,《文選·頭陀寺碑文》李善註、《白帖》卷29引《莊子》作“趨”,義同。《說文》:“走,趨也。趨,走也。”互相為訓。《釋名》:“疾趨曰走。”
(2)物豈可謂無大揚攉乎
高注:揚攉,無慮,大數名也。攉,讀鎬京之鎬。
陶方琦曰:《文選·蜀都賦》注、《江賦》注、《吳趨行》注、《莊子》《釋文》引許注:“揚搉,粗略也。”是許本攉作搉,與《說文》同。又《大藏音義》82、84、87引許注:“揚搉,粗略也。”
按:《慧琳音義》卷82、87引許注並作“楊榷”,卷84引許注作“楊槯”,徐時儀曰:“槯,據文意似當作‘榷’。”陶氏失檢。《文選魏都賦》李善注引,《三蒼》云:‘搉, 敵也。’許慎云:‘掦搉,粗略法度。’王云:‘搉略而掦顯之。’”林希逸曰:“揚搉,提掇發揚而論之也。”宋·禇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引呂註:“揚謂發其幽,搉謂核其實。”《廣雅》:“揚搉、無慮,都凡也。”《廣韻》:“搉,揚搉,大舉。”“搉”、“攉”正俗字,《干祿字書》:“攉、搉,上俗下正。”《六書故》:“搉,《說文》曰:‘敲擊也。’又作攉,《漢書》:‘揚攉古今。’”《漢書·敘傳》今本作“揚搉古今”,顏師古注:“揚,舉也。搉,引也。揚搉者,舉而引之,陳其趣也。”《弘明集》卷12譙王《論孔釋書》:“想二三子揚攉而陳。使劃然有證,祛其惑焉。”四庫本作“揚搉”。字又作“揚較”,《漢書·古今人表》顏師古注引張晏曰:“略舉揚較,以起失謬。”《宋書·謝靈運傳》《山居賦》:“凡厥意謂,揚較以揮。”自注:“班固亦云:‘揚較古今。’其義一也。左思曰:‘為左右揚較而陳之。’”左思《蜀都賦》作“揚搉”。 《玄應音義》卷4:“都較”條、卷7“較略”條、卷11“較之”條、卷12“大較”條、卷18“比較”條並云:“較,古文攉,同。”卷20“辜較”條云:“較,又作搉。”朱起鳳曰:“搉、較同音通用。”字又作“揚榷”、“揚確2:“梗槩、商榷、大較、無慮、揚榷,大要也。”唐·玄嶷宋元確,榷”。彥琮《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卷2:“略陳遐邇,揚確後先者也。”唐臨《冥報記》卷1:“言不飾文,事專揚確。”唐法琳宋元明 “搉”字義當取乎“敲擊”,《六書故》所說是也。字又作“确”。馬敘倫曰:“揚搉借為商覈。”許匡一曰:“‘揚搉’是‘約’的分音形式。”並不足信。
(3)其兄掩户而入覘之
高注:掩,讀曰奄也。覘,視也。
按:高注非是,《集韻》:“掩,撫也。”又“掩,打也。”掩戶,猶言叩門。朱駿聲則謂“掩”叚借為“閃”,《說文》:“閃,窺頭門中也。从人在門中。”《集韻》:“闚,《説文》:‘閃也。’謂傾頭門中視也。”是“閃”、“闚”同義互訓。字或作睒,《玉篇》:“閃,闚頭門中也。或作睒。”《廣韻》:“睒,候視。”掩,《搜神記》卷12、《文選·思玄賦》李善註、《御覧》卷888、891、《古今事文類聚》後集卷36、《記纂淵海》卷98、《事類賦注》卷20、《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卷77引並作“啟”,蓋許本。趙宗乙謂“掩”是“閉合”義,此文本作“啟戶”,明人誤作“掩戶”,並增補高注。趙說證據不足,不可輕改古書。
(4)是故形傷於寒暑燥濕之虐者,形苑而神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