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氯碱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的报告.docVIP

关于氯碱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的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氯碱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的报告

关于氯碱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分析报告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陆惠珍 烧碱生产现状   1.能力、产量、制法结构1999年我国电解法烧碱企业约190多个,烧碱生产能力750万吨左右,实际产量567.47万吨,居世界第二位(苛化法1999年约3万吨产量)。   其中:金属阳极法产量397.67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70%; 离子膜法产量146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26%;   石墨阳极法产量22.8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4%;   水银法产量0.93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0.16%。   这几种方法中离子膜法烧碱由于其烧碱质量高、能耗低、无污染的特点,发展速度较快,从1990~1996年年平均增长1%,1997~1999年年平均增长5%。水银法电解已经淘汰,石墨阳极电槽也处于淘汰地位。   2.企业规模结构 1999年全国电解法氯碱企业按产量划分:   5万吨以上企业30家, 碱产量293.43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51.7%;   5万~2万吨企业58家,烧碱产量186.25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32.8%;   2万~1万吨企业41家,烧碱产量59.32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10.5%;   1万吨以下企业61家, 碱产量28.4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5%。 1999年我国企业平均规模只有2.96万吨,190多个企业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烧碱产量最大、企业数最多是山东省,25个企业,94万多吨产量,占全国产量16.6%;江苏省排名第二,19个企业,66万多吨产量,占全国11.7%;上海2个企业,41万多吨产量,占全国7.3%。上海、北京、天津企业数少、规模大,上海平均规模2..6万吨,北京、天津平均规模11.7万吨。   3.烧碱供需状况 产能、产量、开工率1995年以来,烧碱产能发展较快,1999年烧碱产能已达750万吨,比1995年增加164万吨,1995~1999年5年间,烧碱产能年均增长7.2%。1999年烧碱实际产量570万吨,1995~1999年5年间,产量年均增长6.1%。   “九五”期间,1996~1999年开工率分别为83.47%、77.37%、74.06%、76.55%,年均为78%,而“七五”、“八五”平均开工率分别为92%、81%。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国内有些氯碱企业受1995年过热经济影响发展过快;二是受国家执行环保政策关停小纸厂的影响,烧碱耗量减少;三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是我国氯碱工业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烧碱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全行业亏损。   1990年以,我国烧碱严重供不应求,1983年开始,每年平均进口20多万吨,可谓烧碱进口大国。从1991年开始,烧碱自用有余,每年出口15万~20万吨。由于PVC等氯产品需求的拉动,烧碱有余的现象还会扩大,而出口形势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烧碱产能的扩大,将会愈来愈严峻。   消费与消费量 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传统消费领域主要是轻工、纺织和化工行业。包括碱法纸浆、合成洗涤剂、合成脂肪酸;粘胶纤维、粘胶纤维浆粕、印染布、针织用纱以及氰化钠、保险粉、磷酸三钠、硫化碱、硼砂、甲酸、草酸、AC发泡剂、磺化法苯酚等一系列耗碱产品。其次是医药、冶金(氧化铝)、稀土金属、石油工业、电力、水处理、军工等行业。各行业耗碱比例,以1997年为例,轻工33.3%,化工25.7%,纺织19.4%,医药..6%,冶金6.2%,水处理2.9%,石油工业2.1%,其他3.8%。各行业耗碱变化趋势:轻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化工、有色冶金、纺织则是上升趋势,其他变化不大。   东、西、中部地区,烧碱消费状况也不一样,总趋势:东部轻工造纸比例比中西部要低(中西部轻工、造纸耗碱占50%左右),纺织、化工明显高于中西部,而有色冶金、石油等中西部高于东部。   “九五”前三年,确切地说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烧碱市场低迷,销售困难,库存增加。1996~1999年表观消费量分别为489万吨、480万吨、472万吨、531万吨,这4年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2.51%,远远低于“七五”(6.69%)、“八五”(7.82%)。   1997年实际消费量为482.76万吨,其中:轻工161.4万吨,化工124.63万吨,纺织93.76万吨,医药32.13万吨,冶金30万吨,其他41万吨。   4.离子膜法制碱与发展离子膜法制碱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方法,我国自1986年盐锅峡化工厂首次从日本引进旭化成公司电解装置并投入运行以来,至1999年,已有7家外国公司和北化机国产化离子膜电解装置在我国45家氯碱厂投入生产。1999年离子膜法烧碱产能已达210万吨,占全国能力28%,产量146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25.6%。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