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於档案共享系统传输协定之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用於档案共享系统传输协定之设计

適用於P2P檔案共享系統 傳輸協定之設計 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行動計算與網路通訊實驗室Ⅱ 指導教授:連耀南 研究生:許弘奇 Outline Introduction Related Work Design of Protocol Packet Loss Recovery Segment Size Determination Adaptive UDP Mechanis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nclusion Introduction Peer-to-Peer (P2P)架構: P2P架構讓社群內的使用者收集分散在網路各處之資源。 參與者可得到原本無法負擔之運算資源。 P2P 檔案共享系統: 最廣為風行的P2P系統,如Napster、BitTorrent。 P2P 檔案共享系統,參與的角色分別為: 資料提供者 (Data Source Provider)。 資料下載者 (Downloader)。 Centralized Model Decentralized Model P2P 檔案共享系統架構分為: 集中式,如Napster-like Model。 分散式,如BitTorrent-like Model。 P2P檔案共享系統之 分散式架構又可細分 結構化: 下載檔案之來源點和網路拓樸位置有關。 非結構化: 下載檔案之來源點未將網路拓樸納入考量。 BitTorrent BitTorrent之優點: 目前最為風行。 可擴張性極佳(scalability)。 以BitTorrent-like Model為代表,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 BitTorrent 運作時之參與角色 檔案提供者(Seeder) 檔案下載者(Downloader) Tracker 扮演中央控管角色協助下載者尋找所需之檔案片段。 網頁伺服器(Web server) 公佈並提供檔案之相關資訊。 BitTorrent 特色 P2P檔案共享協定。 採分散式且非結構化之模式。 檔案提供者將檔案切割成多個檔案片段。 下載者會開放已完成之檔案片段,供其他下載者抓取。 下載檔案時,可從不同之地點下載。 同一檔案片段同時有許多地點可供下載。 下載者可從不同地點下載同一檔案片段。 參與者愈多時,其下載者之下載速度不會大幅降低。 BitTorrent 運作機制 檔案提供: 提供者Seeder利用BitTorrent程式對檔案建立 .torrent 檔,過程中需指定「Tracker」的URL。 檔案公佈: 檔案提供者需將 .torrent 檔公佈至某網頁。 .torrent除了Tracker URL位置之外,亦含被下載檔案之檔名、檔案大小、檔案Signature等訊息。 BitTorrent 運作機制 檔案下載: 下載前,先至網頁抓取 .torrent 檔, 用BitTorrent程式開啟此.torrent檔,才可下載檔案。 檔案下載時,系統會經由「Tracker」尋找所需之檔案片段。 BitTorrent 運作機制 BitTorrent運作之檔案基本單位: Piece(Fragment):檔案片段,大小為1/4 Mbytes。 Sub-piece(Sub-fragment):為利用Pipeline方式提昇Piece傳輸速度之單位。大小為16 Kbytes。 傳輸協定:採用TCP傳輸協定。 TCP的特色 傳輸層協定(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端對端(end-to-end): 一個傳送端,一個接收端。 資料傳輸前需建立連線(connection-oriented)。 Positive ACK: 接收端收到正確資料須回傳ACK。 ACK驅動傳送端送出新的封包(self-clocking)。 保證資料完整及保持原序(data integrity, in-order)。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led): 傳送端之資料速率不超過接收端之接收能力。 傳輸速率由擁塞窗框(congestion window)所控制。 TCP 擁塞控管機制 利用Window Size調節資料傳輸速率。 以封包遺失或逾時當作網路擁塞的指標。 資料傳輸中若有封包遺失或逾時,TCP就會啟動擁塞控制機制快速降低資料傳輸速率。 TCP擁塞控管機制 Slow Start (CWND Threshold) 探測目前網路可承載的頻寬。 當connection建立以後,CWND大小以指數的速度成長,直至超過Treshold或封包遺失產生為止。 Congestion Avoidance (CWND Threshold) AIMD (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 P2P檔案共享系統的效能缺陷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