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ppt

《第十九章 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原子核的组成 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 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呢? 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 三种射线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α射线 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带正电. 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我们用一张厚纸就能把它挡住. β射线 β粒子就是电子,带负电。(来自原子核内,不同于核外电子的电离). 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 γ射线 γ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1.α射线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2.β射线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γ射线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或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记忆规律:速度越快,穿透能力越强; 电量越大,电离作用越强。 三、原子核的组成 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这表明原子核内部也是复杂的. 原子核内究竟还有什么结构? 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呢? 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中子的发现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这种中性粒子,即中子,通过测算中子的质量略大于质子的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 * 第十九章 原子核 原子学说 枣糕模型 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 电子云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那原子核可不可以再分呢? 人们通过什么现象或实验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从天然放射性开始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发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一、天然放射现象 钡铀云母 翠砷铜铀矿 斜水钼铀矿 铀钙石矿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于1852年12月15日生于法国巴黎 。父亲和祖父皆为物理学家。1872年就读巴黎理工大学,获工程师职位。1878年在巴黎博物馆任物理学教授,1895年任理工大学教授。1895年底伦琴将X射线照片展示给其他科学家,这大大激励了贝克勒尔的兴趣。他推想,可见光的产生和不可见X射线的产生或许是出于同一机理。他忘我的研究,1896年发现铀盐会自发地发射射线,这种射线并非X射线,有一些与X射线相似的性质。放射性现象就这样被发现了。    贝克勒尔因发现了物质的放射性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发现放射性的初期,人们不知它的危害,贝克勒尔在毫无防护下长期接触了放射性物质,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不幸于1908年逝世了。科学界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将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命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Bq。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天然放射现象 玛丽·居里:1867.11.7出生于波兰。高中毕业后,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继续学习,玛丽和姐姐都有想去法国留学的梦想,玛丽向姐姐提议,自己先去当家庭教师为姐姐提供上学的资金,而等到姐姐毕业找到工作后,再为她筹备留学的资金。为此玛丽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师。在姐姐的经济支持下她来到巴黎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经过四年的努力后,玛丽取得物理及数学两个硕士学位,并成为了该校第一名女性讲师。 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学院的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用了3年零9个月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镭和钋,她1903年和1911年两度获诺贝尔奖(物理和化学)。获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地推动了放射学的发展。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在法国因白血病逝世。直到死后40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断释放。 二、射线到底是什么 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射线 射线 射线 电离能力 贯穿能力 速度 成分 氦原子核 高速 电子流 高能量 电磁波 1/10光速 接近光速 光速 弱 较强 很强 很容易 较弱 最小 穿透能力电离作用对比 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N α F O 铝箔 显微镜 荧光屏 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同样的方法,从氟、钠、铝的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由此可知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原子核是否只是由质子组成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