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畸形栓塞术ccf栓塞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静脉畸形栓塞术ccf栓塞术

1971年Serbinenko首创可脱性球囊技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1977年Gruentizig成功建立PTCA技术 1972年Zanetti报道IBCA及NBCA栓塞AVM和AVF 1974年Cruntzig发明了球囊成形术,逐步应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随后又有了支架成形术 1980年代Tracker和Magic系列微导管的出现 1991年Guglielmi设计了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GDC),此后,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型材料不断涌现 21世纪,动脉瘤及AVM液体栓塞剂出现,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专用支架出现 神经介入可治疗相关疾病 出血性脑-脊髓血管病(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硬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脊髓血管畸形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血栓、脑动脉狭窄等) 脑-脊髓脊柱肿瘤(动脉内超选择性化疗、术前栓塞) 第五例 错失时机的代价 另立一幻灯片介绍 急性脑梗塞支架开通 目前存在的问题 神经介入的普及不够 医生观念需要转变 治疗费用相对高 水平参差不齐 * 神经介入诊疗技术 什么是神经介入—WHAT 为什么做神经介入--WHY 神经介入怎么做--HOW 神经介入有什么风险--WORRY WHAT 神经介入的概念 研究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和非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一种临床医学科学。 介入神经放射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neurosurgical endovascular therapeutics) 血管内神经外科学(endovascular neurosurgery) 神经介入发展简史 1904年Dawbran用石蜡和凡士林混合的栓子进行恶性肿瘤的手术前栓塞 1929年Forsmann在自身体内进行右心导管插管,获得医学诺贝尔奖; 1930年Brook应用肌肉组织“放风筝”填塞颈内动脉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1953年Seldinger创立经皮血管穿刺技术;并获得医学诺贝尔奖提名; 1960年Luessenhop经动脉内注入有金属芯的硅胶球珠栓塞治疗AVM 1964年Dotter和Judkins创立经皮同轴导管血管成形术技术; 1967年Margulis提出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 1968年Dotter报道了首例经皮血管成形术 1970年代Djindjian开创了颈外动脉和脊髓动脉的选择性插管造影技术。 神经介入发展简史 神经介入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1)Seldinger(动脉穿刺插管)技术; (2)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血管造影); (3)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 (4)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支架置入); (5)经导管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溶栓术(动脉溶栓); (6)经皮血管内异物和血栓取出术(动脉取栓); (7)经导管血管栓塞术(动脉瘤及畸形封堵); (9)经导管区域药物灌注术(肿瘤介入治疗); (后面有图解介绍如何去做) WHY 神经介入诊断作用 明确血管病变(出血性和缺血性)的病因学诊断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更准确地预后 更合理的预防方案 降低治疗中的风险 尽早发现小病变中的大问题,保护医生与医院,有益于患者(后面列举五例病例) 神经介入治疗优势 创伤小、患者痛苦小 操作简便、快捷,适应范围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避免了开颅手术, 相对手术风险小 神经介入的经济效益 为医院创造新的收入方式 先进技术,吸引更多病患就诊 降低药占比 降低住院日 为患者预防提供依据,减少反复发病风险,节约资金 第一例 多发腔梗却是大动脉狭窄 患者男性,58岁,以右侧肢体无力入院 查体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行CT灌注成像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灌注差 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 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形态大部分恢复 教训:如以常规治疗患者有发生大面积脑梗死风险 第二例 眼睑下垂却是动脉瘤 患者女性,37岁,左侧眼睑下垂,稍头痛,左侧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 头颅MRA未见明显异常 脑血管造影提示动脉瘤形成 行动脉瘤介入封堵 教训:漏诊患者随时可能发生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 第三例 多发小脑脑干梗死差点要了命 患者男性,63岁,就诊时眩晕,行走不稳,饮水呛咳,言语困难 头颅磁共振脑干小脑多发梗死,像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做造影提示基底动脉狭窄 做支架后顺利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活动正常,言语改善 教训:基底动脉狭窄随时有卒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