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汇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摘要:毕淑敏是一位具有深厚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她在创作方面对死亡主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结合她自身多姿多彩的经历和相关的知识,她对死亡主题的描写经历了“描写死亡”、“直面生死”、“挑战死亡”三个阶段。她的创作展现了死亡的真相和价值同时又启发人们思考生存的意义与方式。 关键词:毕淑敏 死亡主题 生存 《预约死亡》 前言:毕淑敏是文学界的一朵奇葩,她的人生经历给了她创作的素材,同时也使她把她自己心中的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的感悟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分享又启发人进行深刻的思考。 一、从军行医的经历 毕淑敏生于新疆伊宁。17岁时,正值“文革”期间,毕淑敏参军入伍,被分配至西藏阿里军分区;历任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西藏高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担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 1986年,毕淑敏在其34岁时写出处女作——小说《昆仑殇》,并于次年发表在《昆仑》杂志上。她于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她退出已从事22年的医生职业,开始全职写作。她于1991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奠定了毕淑敏在中国文坛的声誉。此后,毕淑敏陆续发表作品《红处方》、《拯救乳房》1998年她于46岁高龄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方向入读,其后,她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并开办诊所毕淑敏的处女作《昆仑殇》写了一群为了执行命令而葬送生命的年轻士兵,“殇”就是未成年英勇而亡。“1号”首长不甘寂寞,争强好胜,为了自我的邀功请赏,强硬下达了让军队穿越无人区的命令。战士们一个个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号兵李铁为了鼓舞士气用生命吹响进军号,炊事班长金喜蹦为救护同行者滑下悬崖,女卫生员肖玉莲为荣誉流尽最后一滴血,作战参谋郑伟良在赶送描写这次壮举的新闻稿件路途中车翻人亡但壮烈的背后还有让人陷入沉思的许多东西:“1号”首长明知是常年冻土的无人区却还要下命令让部队穿越;号兵李铁明知在高原缺氧状态下吹号无疑是送死却偏偏要主动去吹;炊事班长金喜蹦就因为读错一个字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要时时准备着用生命去赎罪;比任何人更懂得女性生理期需要避免剧烈活动的卫生员肖玉莲却硬是要和自己的生命较劲。同时期昆仑系列创作之一的《阿里》,写了一个年轻女兵自杀的故事,女兵游星,军区司令员的女儿,漂亮、聪明、泼辣、能干,生活本应该充满阳光。但因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切就都变味了。男战士们相约共同不理她,因为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的进步是沾了她的光;不多的几个女战友也孤立和排挤她,女兵班长担心她抢了自己的位置,曾被她救过一命的战友芦花总是偷偷监视着她。在紧张的战友关系中,寂寞的游星跟地方机要员伍光辉谈起了恋爱。不想在一个星夜,两人同乘一辆吉普车出游时被巡逻兵查到并带回,他们的行为一方面被确定违反了战士不能谈恋爱的军规,一方面因为车是朝向边境方向开的,被上级定为有越境投敌叛国的嫌疑。叛国罪名对一个军人来说是奇耻大辱,这本已让游星抬不起头来,关键时刻爱人的背叛更让她心灰意冷,种种挤压,使游星选择了投井自溺。死前还留下一张小纸条:“弄脏了井水,我很抱歉,但我不愿随着狮泉河水,漂到异国。”游星自杀的理由,用今人的眼光来看,根本算不上理由,但在那个极左的时代,人为制造的名声、荣誉远远高于生命。表面上来看,似乎游星自主选择了对自我生命的处置,实际上她是在重压之下无奈地走向不归路。小说中的“毕淑敏”假借晚期肝癌病人诊断书,住进临终关怀医院“卧底”采访,也带领我们深入到临终者的世界去接近死亡、认识死亡、体验死亡,一直讳忌言及、陌生恐惧的死亡世界的大门被客观冷静地打开了。医院里住着一位处于弥留之际的母亲,儿子要飞往法兰克福攻读博士学位,护照、机票、签证都办好了,但老人生命的游丝迟迟不肯断开,儿子只好一次次推迟行期。再拖下去,法兰克福就要取消他的资格准博士小伙子一方面渴望出国深造,将来事业有成,另一方面又想亲自为母亲送终,做个孝子。他认为“我辛劳一生的母亲应该有一个善终,她只能在我的怀里死去,其他任何一种死法我都不能接受”。在学业与孝道之间到底该如何抉择,毕淑敏借小说中齐大夫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倾向:“这些人根本没必要救治,作为社会的人,他们已毫无价值人的再一个用处就是对家庭的贡献。这些人,风烛残年,徒然消费,传统的孝道压得子女抬不起头来从这个星球诞生到今天,已经死过无数的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生死,对世界没有任何影响。中国现在的死亡者,基本上都诞生于本世纪的初叶,他们缺乏科学死亡的教养”。话虽然冷酷,道出的却是事实。当生命的离去已不可避免时,我们是依靠药物维持病人毫无知觉的生命,还是给予安乐让生命安详地离去毕淑敏借詹姆斯博士之口作了富有先进意义死亡观念的传达:“中国人太看重生命的数量,忽视生命的质量。在生命的末期,生命已毫无意义,关键是生存的品位当死亡一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