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新中国成立60年建筑业快速发展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十五:青海建筑业发展谱写新篇章 ?
一、建筑业发展历程
(一)起步时期(1949—1957年)
1953年青海成立第一家国营建筑企业——青海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该公司的成立结束了青海无独立成型专业建筑队伍的历史,但规模很小,基础十分薄弱,营造水平很低,没有一台机械设备,施工队伍不到800人,当年完成的施工产值也只有918万元。随着全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省建筑企业逐步发展。一五时期国家先后从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调来一大批职工组建了4个建筑工程公司,1957年全省国营建筑企业已达8家,当年完成产值达5964万元,年末从业人数达2.42万人。1949年到1957年共完成施工产值18041万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积为98.02万平方米(1953-1957年),房屋竣工率为100%,1957年末全省建筑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180万元,技术装备率为人均210元。相继建设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青藏公路(宁西—唐古拉山404公里)、青康线(倒淌河—玉树236公里)、青海省人民政府、桥头电厂等项目。这个时期的建筑业用四句话概括起来为:“一根扁担一把锹,一砖一刀一弯腰,满堂脚手大马道,肩挑人抬上下跑。”
(二) 发展调整时期(1958-1978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青海建筑业得到一次大的发展机遇,职工人数大幅度增加。1960年,施工企业增加到12家,国营建筑企业职工达3.35万人,比1953年增长3.63倍。之后由于“三年困难”时期大批在建项目停缓建,建设任务严重不足,职工队伍大量减员。到1962年施工企业减少了3个,职工人数精简到7758人,比1960年缩减76.8%。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58年的2601元/人下降到1962年的1968元/人;人均竣工房屋建筑面积由1958年的34.81万平方米下降到1962年的32.84万平方米。
三年调整后,青海建筑业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时期。国家在进行“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为适应建设需要,先后将建设部、冶金部、化工部等几个部属企业调来青海,壮大了青海建筑施工队伍。施工企业由1962年的9个增加1965年的20个,企业职工队伍由1962年的7758人增至22019人,增长1.8倍。建筑业经济效益迈上一个新台阶。当年全省国营建筑业企业实现的施工产值835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794元/人。
七十年代,“三线”建设项目进入施工与竣工高潮期, 1977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实现的施工产值达15788万元,施工企业增加到62个,职工平均人数达到46254人,尽管遇到“文革”特殊时期,但广大建筑职工仍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基本按计划完成了国家建设任务,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三)飞速发展时期(1978-2008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青海省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加强企业管理,恢复和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蓬勃生机与广阔的天地。建筑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工程承包制的基础上推出了项目负责制,大大加快了建筑业的改革进程,建筑企业更具活力。到2008年,全省建设队伍、技术装备、施工生产都有全面的增长,全省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500个,比1977年增长7.1倍;建筑业总产值143.47亿元,增长89.8倍;从业平均人数达9.88万人,增长1.1倍;建筑业技术装备程度明显加强,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全部机械设备达到38012台,技术装备率由1977年的1457元/人提高到2008年的17972元/人,增长11.3倍。同时,在经营方面突出了五个特点:一是在生产经营上,全省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以经理承包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二是在政策上打破所有制界限,由过去限制城镇和农村建筑业的发展,转而鼓励城镇集体建筑业的发展,并允许农村建筑队进城承揽施工任务;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设任务由过去行政分配制改为公开招标投标制,为施工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在国有企业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工资和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五是改革企业用工制度,不但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而且打破就业上的“铁饭碗”,企业招工不再由劳动部门统招统配,实行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企业对职工实行合同制,固定工人数逐年减少。
??? 二、建筑业发展成果丰硕
??? 建国以来,青海建筑业从没有一支独立的专业队伍的局面,逐步发展成为建筑企业门类多样化,队伍规模逐步壮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产业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 (一)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解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和固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