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五单元复习课件.pptVIP

2018年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五单元复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五单元 字词梳理 字词梳理 文言文梳理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尘āi__埃__ 广mò__漠__ 不xiè__屑__ yuān__渊__博 qiè__锲__而不舍 狂wànɡ__妄__ 骨ɡé__骼__ yùn__愠__怒 压zhà__榨__ zīzī__孜孜__不倦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3.根据意思写成语或根据成语写出意思。 (1)__漫不经心__: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 (2)__心不在焉__: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代词,这里。 (3)__默默无闻__: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4)__一劳永逸__: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逸,安乐,安闲。 (5)__狗血喷头__:形容骂得很凶。也说狗血淋头。 (6)__天高地厚__:这里指事物的复杂性(多用在“不知”后面)。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7)__付诸行动__:把它变成行动。诸,之于。 (8)兴高采烈:__形容高兴的样子。__ (9)根深蒂固:__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__ (10)孜孜不倦:__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__ (11)持之以恒:__长久地坚持下去。__ (12)一事无成:__连一件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__ (13)锲而不舍:__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__ 文言文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梦溪笔谈》二则 一、文学常识 《梦溪笔谈》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作者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学家。《以虫治虫》记叙了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梵天寺木塔》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译文]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地遮蔽了土地。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文]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3.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译文] 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4.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译文] 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 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译文]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八、内容理解 1.说说这两则《梦溪笔谈》的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点拨] 《梦溪笔谈》两则,文字简洁生动。《以虫治虫》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梵天寺木塔》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 [点拨] 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点拨] 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言文梳理 字词梳理 4.《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怎样的心理活动? [点拨] 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布瓦,上轻”,可布瓦后,塔“动如初”,说明匠师的认识未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匠师当然很难堪。但为了向钱氏交代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去见“喻皓之妻”,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问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7en糖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