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之后.doc
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之后
【标】
从深山穷村,到美丽畲寨的幸福蜕变,走出贫困,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背景声:贫困扶贫第一村,凑在一起做点油茶)
不同角度寻找发展新渠道,他们都曾遇到困难,
(背景声:那时候穷嘛,没钱嘛)
不被理解,
(背景声:大家都在说啊,包括亲朋好友都不支持,都在劝)
但是他们从未放弃!
(背景声:带动村民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事情)
“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之后,砥砺奋进的五年,从赤溪看中国扶贫的缩影,赤溪之后的故事,从此开始。
(歌谣…)
欢迎收听广播专题《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之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实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2月初,记者再次来到被称为全国扶贫第一村的宁德福鼎磻溪镇赤溪村,欣喜地看到,经历30多年的扶贫开发,赤溪村实现了由深山穷村到美丽畲寨的幸福蜕变。这里已经基本摘掉贫困帽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不仅如此,赤溪脱贫的经验正在传播到全国各地。
【歌谣】
主持人:赤溪村村民李信珠,一边撑着竹排载着游客,一边唱着他从小就会唱的歌谣,沿着碧绿的九鲤溪顺流而下。两边是青山翠竹,偶有燕雀鸣叫。旺季时,他一天能撑上五六趟。
【出录音】
按我今年60岁来讲,我21岁就开始撑这个了,以前是没有拉客人的,就是拉货的。以前我们撑一排下去就五块多钱,一天到晚。那个时候一年赚不了多少钱,不上千,几百块钱一年,现在两万多吧。多撑就多得吧。
主持人:赤溪村位于宁德福鼎市磻溪镇,地处闽东深山,南宋状元王十朋曾这样形容赤溪:“门拥千峰翠,溪无一点尘,松风清入耳,山月自随人”。现在的赤溪纳入到环太姥山生态圈,当年深山里的树林古厝,如今变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杜赢录音】
15年我就做到一百多万,去年是做到两百万。记者:那今年呢?杜赢:预计快300万。一整年的销售额,等于今年的利润大概可能会在差不多可以在40万左右。
主持人:这几天,赤溪村茶叶有限公司的老板杜赢正忙着加工今年最后一批茶叶。今年的市场反响不错,营业额已经做到200多万。杜赢是赤溪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虽然现在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但是2013年他刚开始准备回家创业时,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
【杜赢录音】
大家都在说,包括亲朋好友都不支持,都在劝,叫你出去工作,这么好的机会应该出去工作,对不对?应该去当老师。就是一股冲劲,义无反顾,他们越不理解,我越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对不对?做成功!
主持人:家里多年辛苦,供杜赢读书,就是为了让他走出贫困村,留在大城市找份好工作。可杜赢死活不同意,坚决要回到赤溪走创业致富路,他甚至在已经考取民族学研究生后,直接跟导师说不念了。2013年7月,杜赢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他一手拿着父亲为他攒下娶媳妇的20万元,一手携着广西的大学女友,在村里当起了“农民”。
【杜赢讲述创业初期】
对呀!就是最开始的那一两年,就会比较困难一点,一个是没销路嘛,一个就是那个时候还没厂房,那都是简易的厂房,不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厂房,设备都很缺。一方面是手工做,一方面跑市场,慢慢把销路打开。这肯定有负债,差不多一个就是像刚才说的想办法把产品销出去,甚至有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说为了资金周转,就是说就成本价卖出去了,不赚钱了,把这个资金收回来,来进行还债的这些都有。
主持人:如何卖茶,对于没有一点营销渠道的杜赢来说,又是一道坎。他和女友每天带着茶样去茶业专业市场,一家家走进去推销、商谈。谈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当时的女友,现如今已经是杜赢妻子的陈春平告诉记者,她也想过放弃。
【杜赢妻子】
以前会有想过、有一些这样的想法,但是后面呢两个人呢就是相互扶持在创业过程中,然后我们遇到一些资金的困难,还有我们办厂的困难,我们都会挺过来,还有一些客户,客源都要我们去外面推广。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都是我们自己两个跑出去的,跑业务都是自己做。只是觉得是比较充实一点,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主持人:这对坚持做自己喜欢事儿的夫妻俩,茶叶生意越做越顺,到2013年12月初,所有制作的茶叶已销售80%,刨去本钱,净赚10多万元。2016年初,杜赢再次扩大生产,还在村镇支持下,流转了4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标准化新厂房,产品也顺利通过QS质量认证。公司运营30多亩的生态茶园基地、600多平方米白茶体验园,带动一批乡亲共同致富。村党总支书记杜家柱:
【杜家柱录音】
茶产业因为我们人均可支配收入里面,确实我们茶的收入占了应该是30%,然后旅游服务业占了40%,我们80%的土地都流转到公司跟我们的专业合作社。因为我们这里茶叶的厂家应该是比较少,我们都是以茶(论)斤直接销售到我们的乡镇。然后目前我们这个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杜赢,然后在他的这种带动下,他也能直接销售掉我们赤溪的村民的一些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