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iu混读方音-特征.doc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中iu混读方音-特征

唐诗中的i—u混读方音特征王义然 本文所说方音特征,是指从语音角度考察的方言特征。研究音韵,发现唐诗中蕴含着一种方音特征,笔者把这种特征称之为i—u混读特征。这种方言特征所反映的是介音i和u在承担韵母职能时,在特定方言环境中的音变情况,因而,它属于韵母特征。这种特征的一般表现形式就是把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u视同为i。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一部分汉字读音中的韵母u会音变为i。如读“入”如“日”、读“出”如“吃”、读“律”如“力”、读“剧、据”如“纪”、读“术”如“是”等等,就是典型的例子。无疑“入、出、律、剧、据、术”等字,就属于这种方言特征的示性字。使用这些示性字作韵脚并与韵母是i的字一起押韵的诗篇,就是这种特征的示性诗篇。本文就以列示示性诗篇、分析示性字的方言音变为主要形式,论述i—u混读方言特征的存在状态,剖析一字多音的历史事实,揭示古代社会多种方言语音交互荟萃的本来面目。一、读“入”如“日”的示性诗篇《全唐诗》中用“入”字作韵脚的诗文有六十多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反映读“入”如“日”方言特征的。这里精选六篇,以展其方音风貌。1.1、卷18_12 【横吹曲辞·入关】贾驰河上微风来,关头树初湿。今朝关城吏,又见孤客入。上国谁与期,西来徒自急。 此文韵脚依次是:“湿、入、急”。细察三个韵脚,其中“湿、及”二字的读音韵母都是i,“入”字和它们一起押韵,所以,“入”字读音的韵母也只能是i。据此可断定,作者的方音特点就是读“入”如“日”。1.2、卷18_67 【横吹曲辞·长安道】孟郊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此文韵脚依次是:“泣、入、急、吸”。细察四个韵脚,其中“泣、急、吸”三字的读音韵母都是i,“入”字和它们一起押韵,所以,“入”字读音的韵母也只能是i。据此可断定,作者的方音特点就是读“入”如“日”。1.3、卷125_35 【齐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此文韵脚依次是:“泣、入、急、立”。细察四个韵脚,其中“泣、急、立”三字的读音韵母都是i,“入”字和它们一起押韵,所以,“入”字读音的韵母也只能是i。据此可断定,作者的方音特点就是读“入”如“日”。1.4、卷141_24 【小敷谷龙潭祠作】王昌龄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灵怪崇偏祠,废兴自兹邑。沉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吾闻被明典,盛德惟世及。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岂伊骇微险,将以循甿揖。□飞振吕梁,忠信亦我习。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溪水有清源,褰裳靡沾湿。 此文韵脚依次是:“集、立、挹、入、邑、葺、及、隰、揖、习、汲、湿”。细察此文韵脚,除“入”字之外,其余十一个韵脚的读音韵母都是i,“入”字和它们一起押韵,所以,“入”字读音的韵母也只能是i。据此可断定,作者的方音特点就是读“入”如“日”。1.5、卷_14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此文韵脚依次是:“湿、入、急、立”。细察四个韵脚,其中“泣、急、立”三字的读音韵母都是i,“入”字和它们一起押韵,所以,“入”字读音的韵母也只能是i。据此可断定,作者的方音特点就是读“入”如“日”。1.6、卷220_2 【又观打鱼】杜甫 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此文韵脚依次是:“集、急、入、记、戢、立”。细察五个韵脚,其中“集、急、戢、立”四字的读音韵母都是i,“入”字和它们一起押韵,所以,“入”字读音的韵母也只能是i。据此可断定,作者的方音特点就是读“入”如“日”。 细析以上六首唐诗的韵脚,可以清楚地看到,六首诗所涉韵脚字,其普通话读音的韵母,除“入”字是u之外,其余都是i。这说明六位诗作者都把“入”字读音的韵母视同为i,异口同声地读“入”如“日”。而这种方言读音,正是笔者所说的,把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u视同为i,所以,理所当然地应称之为i—u混读方言特征。二、i—u混读特征的其他示性篇章 研究发现,读“入”如“日”,这种i—u混读方言特征的具体表现,在唐诗中并非绝无仅有。诸多篇章中表现出来的读“出”如“赤”、读“律”如“立”、读“剧、据”如“纪”、读“术”如“是”等等都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以下是笔者精选的六首包含i—u混读方言特征的示性诗文:2.1、卷5_22 【唐明堂乐章·角音】武则天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