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边历史名人 汶上四尚书
身边的历史名人
——汶上四尚书
陈绪中
“汶上四尚书”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他们任尚书的时间前后相差仅三十二年。王杲、路迎又是小时的同学,并且同朝为尚书。说起“小县不大四尚书”,还有一段佳话呢。原来,明万历年间,在京室神宗皇帝身边“混”出个人样儿的江西籍官员较多,也正因此,在一次聚会闲侃中,当大家侃到各地在朝中任官多少这一话题时,江西籍的一位官员得意洋洋地说了句“满朝文武半江西”上联之语,不料随后在场的汶上籍的工部尚书郭朝宾马上对出了下联:“小县不大四尚书”。引得满堂喝彩,且由此流传开来,直至如今。路迎:曾师大儒王阳明 慈心一片施“善政”路 迎(1483~1562) 字宾旸,郭仓乡路海村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不久迁本部郎中。后转任襄阳、松江、淮安知府等。路迎处事沉稳,平易近人。与人交结首先施以仁爱。即使对下级官吏,亦严慈并施,以慈为本。被称为“善政中第一人”(《路氏族谱》),甚得皇帝赏识。很快由陕西、湖广副使,升河南参政使、浙江按察使。以兵部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他深入实际,甚至跟士兵结交,一举查清了用改名换姓、虚报兵员等手段冒领钱粮的大案。被查军官十分恐惧,有的潜逃,有的引颈受死。不料路迎并未治罪,只借此教育下属。之后,擢升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回朝后,任兵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兵部尚书。因上疏告老乞休,违背皇帝意旨,被免职。路迎一生虽多武职,却善诗文,与同代大儒王阳明有文字之交。所咏佳作,后被镌刻于汶上城内“独乐园”壁间。民国初年,独乐园拆除,仅部分诗文流传民间。路迎卒年80岁,皇帝颁谕以祭,葬于城南路家林。
郭朝宾:为政持重美名扬 告老还乡晚节香郭朝宾(1538-1609)??字尚甫,苑庄镇槚柏村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大同督饷及河南、陕西左右布政使、顺天府尹、浙江巡抚等职。万历二年(1574)升工部尚书。郭朝宾为人为政老成持重,很有才识气度,堪当大任重任。他料事准确,处事果断,对下属不苛求,不计较,所到之处,无不受人拥戴,向有美名美誉。郭尚书在大同督饷时,一改传统运送粮草办法,杜绝亲朋、权贵请托,为国家节余运费两万两白银。赴西宁安抚外族部落,以诚相见,不妄剿杀,很快促其臣服,边境得以安宁。他任顺天府尹期间,明宗室韩王府一军官,因其仆作恶被当地指挥逮捕,便夜入指挥宅邸,行凶斗殴,并杀死自己小儿诬陷指挥。郭朝宾深入访察,从速予以查明惩办。在浙江主持土特产品收购时,系统调整了收购办法和价格,稳定了市场,避免了豪富权贵从中渔利。朝中一宠臣,为表现自己,几次奏请开挖两条河道,郭朝宾经实地考察,认为开河时机未到,不加附和,不一味媚上,结果几次廷议,均以他的力谏而否决。此后,一谈起此事,人们都以“持重”二字称颂他。 郭朝宾告老还乡后,不以功高望重自居、自傲,与乡中父老兄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且发挥余热,保持晚节,尽量多做好事、行善事。在其告老而还的汶上县白石乡郭林村,至今尚有一名为半边井的水井,水质甘美出色,相传即为郭尚书当年还乡后看到众乡亲饮水困难后亲自带人开挖的。至今,在汶上还传有当年郭尚书厚待为其选择墓地的双目失明的风水先生,让之与己共享晚年的故事。郭朝宾卒年72岁,皇帝颁赐谕祭,派员营葬。 王杲:爱民忧国忠臣心 冤死荒漠空余恨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次年授山西临汾知县。他处事慎密,知人善任,仅两年,便旗开得胜,政绩跃“山西第一”。不久,擢江西道监察御史,巡视陕西茶马,正逢灾荒严重,皇帝下诏派两个宦官分别镇守兰、靖二地,王杲上疏说:“贫瘠次要边关,这灾荒年月,不宜额外设官,请别再增官派军连累百姓了吧!”忧民之心溢于言表。后历任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右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他前往赈灾。经实地考察划算,发现原定5万两银款的粮食,远不能救灾民于水火。后请发15万两银款的粮食,及时放到灾民手中,得以活下来的灾民,不可胜计。事竣,升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嘉靖二十一年,王杲升户部尚书。他深知此职事关国计民生,于是昼夜筹划。相继改变了银钱折粮的方式,调整了食盐管理办法,没收一大批官吏贪污、受贿的赃物赃款,加倍收缴了一些富商大户多年欠缴的税金,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增加了国家收入。 嘉靖二十六年,加封太子少保。在一次审查两淮地区送交国库的盐金时,发现被主管员外余维善私匿一千,便立即据实上奏。不料,余维善反咬一口,勾结户部主事胡经、礼部给事中马锡编造谎言,对王杲大加诬陷。此时恰值皇帝因王杲延误了收求龙涎香的期限而不悦,便不问青红皂白,将一生爱国忧民,忠心耿耿的他革职查办,贬往广东雷州偏远荒漠之地,不久便含冤
文档评论(0)